三年一次考评,三次考满,正好是九年的功夫。

        比如说一些知府,调进京城,接掌小九卿,甚至出任侍郎,都是可以的。那些知县呢,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

        升任知府,或者进入都察院,六科廊。

        总而言之,十年之后,朝堂上下,里里外外,到处都会有柳淳的人。

        这是一个趋势,只要不出意外,势不可挡。

        让儿子进入学堂,甚至成为锦衣卫,不要说师父柳淳,光是这一群前途远大的师兄弟们,互相帮衬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

        或许有人说是知名度,是名师辈出,是师资雄厚……其实相比这些,人脉才是最关键的。有很多时候,你不是天赋不够,而是根本就接触不到。学科越来越细化,如果遇不到行业的前沿名师,没有一些早已成名的师兄师姐,没人相互帮助,提携指点……光凭着一个人,是很难闯出一片天地的。

        哪怕在古代,一个读书人之所以有名气,那也是靠着朋友之间,互相吹捧……如果你连参加滕王大宴的资格都没有,空有王勃的才华,也没机会写《滕王阁序》啊!

        进入了柳淳的学堂,就等于拥有了目前为止,最为强大的一张关系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