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小霸王 >
        孙策转头看看朱桓,眉毛轻挑。“休穆,没给你安排军师,是不是很委屈?”

        朱桓耷拉着眼皮,很无奈。他的确很委屈。按照惯例,像他这样的将领都会安排军师,可是陆逊被贬之后,孙策一直没有安排其他人,这很容易让人觉得他前程不保,随时都可能被贬,风言风语的听了不少,他自己也患得患失。

        “休穆啊,军师是助手,不是鼓吹,有则备,无则缺。兖州无战事,只是练兵备战而已,要什么军师?还是说你朱休穆现在连练兵都要军师出主意了?”

        孙策的语气很平静,但话里透出的失望却很明显。朱桓心头一凛,下意识地挺直了身躯,躬身一拜。“大王,是臣……意气了,请大王处置。”

        “为将者,不仅要能战时用兵,攻城掠地,更要平时养心练意,顺境不骄,逆境不馁,方能灵台清明,不为外物所动。你高兴时意气风发,失意时垂头丧气,可不行啊。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你没准备,就算机会来了,你接得住吗?还是说你把希望都寄托在军师为你出谋划策上?”

        朱桓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孙策看看朱桓,没有再说下去。朱桓性急,敲打敲打就行了,用力过猛容易弄巧成拙。他虽算不得上将之才,却也是江东不多见的方面之将,忠心毋庸置疑,算是上江东系的栋梁。与汝颍系、荆襄系甚至淮泗系相比,江东系在整体实力上没什么优势,要保护每一个潜在的人才。

        “兖州去年恢复得不错。”孙策转换了话题。“伯言有功,你能约束将士,不扰民,持重有威,也是有功之臣。至于安排将士协助百姓春耕秋收,就更难得了。休穆啊,兖州百姓对你可是一片赞誉之声,满伯宁、毛公孝对你的所作所为都很欣赏,建议孤嘉奖你呢。不过,这些都被孤压下了。你是江东子弟兵,为天下表率是应尽之事,你说呢?”

        被孙策夸了几句,又许为心腹,朱桓心中怨气大消。若不是刚才孙策训诫他要戒骄戒躁,他几乎要喜形于色。“大王所言甚是,其实臣也没有特地做什么,只是按照大王当年所说去做罢了。说起来,百姓是最知好歹的,哪怕是对他们好一点,他们都会记在心上。就因为春耕、秋收时帮了点忙,去年节前做年蒸时,主动来帮忙的百姓几乎挤破臣的营门,各种蔬菜瓜果尽有应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