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小霸王 >
        张则更加惊讶。“你身为使者,千里迢迢地赶到幽州来宣诏,却不知道朝廷方略?”

        种劭苦笑。“不瞒使君说,如今陛下信任的是荀彧、刘晔等人,但凡有事,三公九卿都是最后知道的。我这个谏议大夫虽在陛下左右,却难得有机会进谏。使君,此言非臣所当言,只是幽州的得失关乎成败,我才斗胆直言,还请使者见谅。至于陛下方略,只是我的推测,仅供使君参详。”

        张则吸了一口气,缓了神色,露出一丝无奈。“那就请申甫言说长安形势。”

        种劭又向前凑了凑。他和张则以前就有过交往。他比张则小十来岁,张则又比他的父亲种拂小十来岁,关系在师友之间,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信任。他主动申请来幽州传诏,就是想趁这个机会和张则沟通,既让张则了解一些长安的情况,也让自己有个立功的机会。留在长安,他什么机会也没有,连吃饭都是问题。

        种劭将长安的形势说了一遍。关中去年一场旱灾,百姓出逃就食,回来的不足十一,如今关中人口不足,垦荒、屯田都受到了影响,收获勉强能供应朝廷和驻军。官渡之战后,袁绍伤重而死,王允接着也死了,朝廷鉴于孙策势大,成了新的威胁,企图拉拢袁谭制衡孙策,但反复考量之后,还是决定维系与孙策的关系,放弃袁谭。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韩遂、马腾与孙策关系密切,韩遂的儿子韩银死在官渡,马腾的儿子马超力战有功,是官渡之战的功臣,如果和孙策翻脸,关中很可能不战自**。天子希望张则能率幽州军南下,用武力镇服袁谭,或者直接拿下冀州。有了冀州的钱粮,不仅幽州的供应可以得到缓解,朝廷也能有收入。

        “若此策成功,使君饮马黄河,即使不渡河,孙策也能感受到压力,天下事尚可为。”种劭说完,目光殷切地看着张则。“我奉诏而来,若使君有所驱使,在所不辞。”

        张则看了种劭一眼,嘴角挑了挑。他明白了种劭的意思。种劭虽是文官,但种家却有武人的血统,种劭的祖父种暠做过度辽将军,还做过辽东太守,镇边有功,种劭的父亲种拂也是性情慷慨之人,种劭正当壮年,又当天下大**之际,自然不甘于平庸,想要做一番事业。可惜他空有一腔热血,却连幽州的寒冷都承受不住,又如何能适应残酷的战场。种暠能做镇边有功,那是因为大汉余威仍在,现在朝廷苟延残喘,匈奴人、乌桓人、鲜卑人根本不会把朝廷当回事,建功立业哪里还有那么容易。

        不过种劭也有一个优势,他是朝廷使者,代表着朝廷,他本人又不是单纯的儒生,纵使不能冲锋陷阵,出谋划策还是可以的,多个人多个主意。

        “那申甫说说,刘和会如何应对?”

        见张则允了,种劭大喜,连忙将准备好的计划和盘托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刘和绝不会轻易离开幽州,他很可能会联络袁谭,攻击公孙瓒。但袁绍败亡,大军十不余一,袁谭所领大多是新兵,未必敢与公孙瓒正面对敌。如果袁谭拒绝了刘和,刘和很可能会向使君求援。”种劭顿了顿,让张则有个反应的时间。“刘虞在幽州颇有恩信,他的故吏愿意支持刘和的人不少,纵使使君不肯出兵,那些人也会支持刘和,使君不可不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