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小霸王 >
        “关毅、关羽父子也是解人,你们有来往吗?”

        柳孚摇了摇头。“知道关氏父子,不过没什么往来。”

        辛毗放心了。没往来没关系,就怕有仇,关羽可不是什么善人。如果有什么瓜葛,要事先做些准备,免得将来麻烦。他随着以闲聊的口吻把吴国对世家、豪强的态度解说了一遍,主要是辟谣,传言难免失真,尤其是在有心人故意混淆是非的情况下。不管是之前贾诩主政,还是后来赵昂主政,对吴国新政都是有保留的,河东人了解真实情况的机会并不多。

        听完辛毗的解释,柳孚也明白了辛毗的底线。人可以放,家产也可以归还,但是耕地必须充公,只不过并非赶尽杀绝,收回耕地只是为了避免兼并,保证粮食的供应,世家、豪强还可以凭经营工商挣钱,吴王曾向冀州世家保证过,五年之内,财产如果没有增长,缺额的部分由他补足。

        有了这样的保证,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河东有盐有铁,发财很容易的。柳孚随即表示拥护新政,愿意献出耕地,并愿意向其他家族转达吴国新政,转达鲁督和辛军师的善意。如果可能,他愿意去劝降贾逵。

        辛毗当即表示,欢迎河东豪杰弃暗投明,共建太平。

        柳孚心满意足,带着辛毗的亲笔信,直奔临汾而去。

        临行之前,柳孚对辛毗说,裴家新增血仇,暂时不宜劝降,况且裴潜的父亲裴茂滞留长安未归,二弟裴俊在益州,摆明了就是多方下注,现在劝裴潜投降比较难。等打败刘备,裴潜没有了选择,不降也得降。就眼前而言,其他家族更容易劝说,也能直接影响刘备的决定。刘备的步卒主力损失大半,必然要依赖其他家族的部曲补充,而这些家族大多是河东南部各县的,如今临汾以南失守,他们的产业受损,正是动摇之际,只要消除他们的担心,弃暗投明是必然选择。

        河东人和刘备没有任何交情,之所以出现今天这个局面都是司马懿从中蛊惑,裴潜、卫觊或是投机,或是报怨,其他家族受其愚弄裹挟,并非心甘情愿。形势如此,他们再不清楚就迟了。

        辛毗接受了柳孚的建议,让他先去临汾见柳元等人,行釜底抽薪之计,瓦解刘备士气和兵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