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抢救大明朝 >
        “是番仔薯条。”吴襄解释道,“番仔薯是福建人叫的,江南人称土芋,北方则称土豆。是从西洋的什么新大陆过来的作物,市面上不大多,这些都是我家庄子里种的。”他放下筷子,用两只手掌合成了一个椭圆形,“大约这么大个,有点像芋头,埋在地里的,地面上是花草的模样。”

        “这东西产量几何?可能果腹?”崇祯上皇习惯性的问了一句。

        “上皇,这土芋产量可不低,亩产据称可以达到2000斤,臣家里头一回种,就产出了1000斤,”吴襄道,“种起来也非常简单,将土芋按照芽眼切成鸡蛋大小,放置在温暖潮湿的泥土中即可。”

        “那么说起来还不如蕃薯。”崇祯上皇也知道朱慈烺在山东屯田种蕃薯的事儿。

        “产量的确不如蕃薯,”吴襄笑道,“不过这玩意比蕃薯要扛饿虽然不如大米白面,但是比蕃薯强多了。”

        崇祯说:“千斤也有八石之多,如果能达到两千斤就更好了,大量种植,岂不是能解了东南粮荒?”

        “上皇,番仔薯可不大耐旱,也不是很耐热,”郑芝龙接过话题,“番仔薯比较抗冻,却耐不得干旱和炎热。如果在北地不缺水的地方,倒是可以大量种植番仔薯有百日即可收获,即便在北方寒地,三月播种,七月就能收获。收获以后可以加工成薯粉,就能长久储存了。”

        朱慈烺已经吃完了一根鸡腿,扭头看着郑芝龙,“老泰山还懂种地?”

        郑芝龙笑了笑,“种地是不会的,不过臣家在台湾屯垦,雇了不少精通农事的老农。臣时常和他们交谈,所以知道一些农事。这番仔薯和蕃薯,只要种对了地方,都是可以活命的。”

        “你们家在台湾开了多少荒?”朱慈烺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