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抢救大明朝 >
        “没有,就再多借一点啊!”苏生笑着,“继续发债票,借钱付利息这事儿包在海商行和盐商行身上。”

        黄江接着苏生的话往下说:“公爷,只要您签一份契约,将藩债发行之事全权委托给海商银行和盐商银行,我们就能继续替您发债借钱了。

        当然了,新债的利息肯定会高一点的年利六分是不可能的,十分上下比较合适。”

        其实这份全权委托的契约签不签都一样,吴三桂根本找不到第三家可以承销藩债的金融机构。

        而且现在也只有这两大银行可以赋予藩债一定的流通性如果藩债不能流通,十分年利是借不到的。这年头百分之三四十的年率都稀疏平常,根本算不上高利贷

        洪兴元年的秋粮上市后,就一直住在汉口市的姚家宅街的姚大桥,和往常一样,早饭之后就叫上两个家丁,带上自己的账房先生和师爷,出了宅门,往距离家宅不过两三里地的米市茶楼而去。

        米市茶楼自然是开在湖广一带最大的米粮交易市场,汉正街米市边上的一座茶楼,砖木结构,八开间,高三层,体面气派。一层是大厅,二层三层的包间。因为紧挨着汉正街米市和盐商银行武汉分行、海商银行武汉分行,所以就成了汉口的米业和钱业商人们每日碰头,谈生意,论行情,达成交易的去处了。

        汉正街米市就在米市茶楼的右边,占地广阔,从汉正街上一直延伸到汉水稻米码头。这座米市是皇家商会投资建设的,由军屯司在湖广收取的地租米和赎田米的半数,会在这里公开唱卖(拍卖)军屯地租米和赎田米加一块儿有5000多万石之多,是如今大明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大明朝廷花银子的地方很多,所以就要变卖其中约半数的米粮。

        卖米照理是个麻烦事儿,要不然万历年间张居正搞一条鞭法改革的时候也不会用缴银代替各种实物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