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覆汉 >
        但是,嫡长孙的围观并没带来什么好运气,第二日又是在调试墨水中给茫茫然的过去了。

        第三日依然如此,而到了此时,连公孙越都回去帮自己家忙活什么事情去了,那县丞明显也是在给公孙大娘娘俩面子才留在外面干坐着的,倒是那公孙范从头到尾都是跟在眼前认真围观……让公孙珣难免另眼相看了一些。

        不过这一天,公孙大娘终于还是没有再堕自己往日的威名,折腾到了下午时分时,墨水终于调试的不浓不淡,油性也正合适了起来。于是一番拓印之后,竟然真的就印出了《诗经》开篇第一首的《关雎》,带上所谓标点钩识,正好一百零二字而已。

        而就是这一张大白纸上的区区一百零二字,瞬间就引得令支城中一群土包子全都惊叹不已!

        县丞替自家县君要走了三日辛苦得来的最后成品,还叮嘱诗经整个印出来以后务必要通知他一声,而作为嫡脉继承人的公孙范竟然把之前污了很多字迹的残次品给抢走了,也不知道拿回去能有什么用?

        当然了,这些想法公孙珣也就是在心里念叨一下而已,面上是一点都不敢露的。没看到自家老娘那个趾高气昂的样子吗?好像她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一样……

        其实,这反而是公孙珣有些无知和自以为是了。

        须知道,很多划时代的技术并不需要太多的门槛,很可能就是将之前已有的几项技术做适当的整合罢了,甚至有时候连整合都称不上,仅仅是作出适合推广的标准化改进而已……但它们偏偏就是改变了时代。

        就好像这个雕版印刷,其实汉代的立石碑的风气特别流行,捶拓技术也基本上完全普及,之所以没有用到印书上面,仅仅是差一张好纸而已……然而,在另一个时空里,即便是材质紧密便于保存的左伯纸出现后又两百年,人们才猛地发现似乎可以把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用来印书!

        这有技术含量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