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刘备的日常 >
        稍后,天竺语,又出“摩诃至(支)那”。“至”即为隋,“那”为语尾。“摩诃至那”即“大隋”之意。

        换言之,摩诃震旦,专指大汉。

        “汉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百家争鸣,奇技淫巧。故才有焚书坑儒,百家罢黜。”便有高僧进言。

        “‘制作’,乃指礼乐典章也。‘多所制作’,言指‘衣冠之华,礼乐之盛’也。”马鸣菩萨指点高僧,不可望文生义。

        高僧受教。

        另有高僧询问:“莫非,反·围魏救赵。乃指‘围赵救魏’?”

        马鸣菩萨答曰:“乃‘攻赵待齐’也。”

        蓟王反·围魏救赵之计,便是后世所谓“围点打援”,或称“攻城打援”。且看兵力强弱。“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若兵力足够,便是围点打援。若兵力不足够,便行攻城打援。

        围城稍缓,攻城急迫。如何张弛有度,引援军中计。便是考验主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此距大秦婆罗门国王城,约四百里。”军正沮授,将大秦婆罗门,风土民情,娓娓道来:“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居人殷盛。池馆花林,往往相间。土地卑湿,稼穑滋茂。波那沙果(波罗蜜)既多且贵。其果大如冬瓜。熟则黄赤。剖之中有数十小果。大如鹤卵。又更破之其汁黄赤。其味甘美。”

        大秦婆罗门王城,后世称莫哈斯坦格尔(注1),即奔那诺戈罗(pundranagara)。据《大唐西域记》所载,乃奔那伐弹那国(pundravardhana)首都。亦译作“奔那伐檀那(注2)”。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