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太易 >
        “所以,他提出的观点……能用?”

        “能用。只是怀柔安抚,德行教化,成效不显。需要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时间,从下一代人开始培养,让他们认可自己的身份。”

        五皇子点头:“那么,将他的奏折修改,回头本殿以自己的名义呈上,该注意些什么,不用本殿多说吧?”

        “我等明白。”

        皇子们平日读书,多找人代笔。这代笔之人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一个,避讳字眼。每朝每代都有相应的避讳字,还有对父母长辈的避讳。从荀易呈上的奏折上,“莹”“源”“钰”“茂”等字眼的避讳,成元帝能猜不出来是谁的手笔?

        比如这一句“白素金秋,月明霜莹”被荀易写成“白素金秋,月盈霜晶”。很明显是避讳赵莹的名字。但五皇子的母亲小名为“晶”。假如五皇子要傻傻改一个名就送上去,这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

        第二个,文风的不同。五皇子平日书写文章是什么风格,他爹不清楚么?一看自家孩子拿出一份风格迥异的奏折对卷,立马就能猜出是旁人所做。而且,这些观点计划也合乎个人风格。五皇子平日心急火燎,怎么可能想出办法,并且有耐心用数十年来影响北蛮下一代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风格以及偏爱草木种植的观念,正是荀家人,尤其是荀易和姬令德的风格。

        所以,将荀易的部分观点隐去不提。在谋士的建议下,添上一条“王道在前,霸道辅之”的观点,让成元帝派兵把手北蛮,以兵力镇守。

        一个平日作风大大咧咧的主,突然蹦出一首感叹春秋,哀戚忧伤的诗词,并且说是自己作的,传出去有多少人相信?

        荀易也是前往鹿山郡游历后,才有念头改造鹿山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