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长白山舰距离山海关老龙头港口约有18公里左右,长白山舰的舰长路凯下令停船,同时放下快艇,送张佩纶、李经方和他们带来的四名从人上岸。

        快艇离开了长白山舰,驶向岸边,行驶了大约7、8公里之后,只见对面迎面驶来了一艘本壳小船,比穿越者的快艇略大一点,但度就慢得向乌龟一样,在船上站立着约14、5名清兵,并且在船安置了一门小炮。

        两船离近了以后,只听小船上的清兵大喊道:“你们是那里来的船只。”

        李经方站在快艇的船头,大声道:“我们是李中堂的特使,来山海关有要事面见郑才盛提督。”

        小船上的清兵听了,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道:“原来是李中堂的特使,请随我们来吧。”

        原来张佩纶、李经方离开上海之后,李鸿章又向山海关去一份电报,先行告之郑才盛、富顺。虽然这两人的官职都不低,提督是正一品武将,八旗副都统是正二品,但在李鸿章的面前,都不值一提,尽管现在的李鸿章已没有实职,但掌权3o余年,根深蒂固,因此现在仍然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也并不是他们两人可比的。

        而且这时俄军将要南进的消息己传到了山海关,郑才盛、富顺也被吓得不轻,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眼里,俄国是一个凶横野蛮的国家,俄军更是凶狠无比的军队,因此与俄军交战,往往未战先劫,而得知俄军将要南进,那么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山海关,两人做为山海关的守将,按照清廷的制度,关隘的主将有守土之责,如果弃城而逃,将追究罪责,当然在这个时候,逃将基本不会被斩。

        在4o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面对英法联军,战不能甠,逃又不能逃,因此只能以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为应对态度,人称六不总督,在清廷成为笑饼。结果广州城破之后,叶名琛被英法联军俘虏,被英军押至印度加尔各答,最后绝食而亡,客死异乡。

        如果是在正常的时候,郑才盛、富顺还可以向朝廷告急求救,但现在整个清廷基本处于混乱时期,根本就无处告急,眼看着自己也只能步六不总督的后尘了。而就在这时,李鸿章的电报就像是一跟救命稻草一样,让两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当然李鸿章不可能在电报里详细说明前因后果,只说为抵御俄军南进,唯一之计就是向海外华人求救,并已派张佩纶、李经方去天津与海外华人协商,如有结果,定会来山海关与两人会面云云。

        海外华人的名头,现在郑才盛、富顺自然也听说过,虽然两人对海外华人的胜绩半信半疑,但如果张佩纶、李经方能够说动海外华人来救援山海关,总也好过两人现在这样束手无策。因此两人也像望穿秋水一样盼望着张佩纶、李经方能来到山海关,并吩咐海6两线的守军,一但现张佩纶、李经方来到山海关,一定要恭敬相迎,不可怠慢。

        ――――――――分割线―――――――――分割线――――――――

        注:关于叶名琛的历史评价,后世的说法不一,但和本书的情节无关,因此不作展开,书友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去查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pc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