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向在激战,太原要支援河北战场,而陕西诸路的镇戍军要维持宋夏边境的安全,虎烈军的日常支出更是庞大,这都需要钱粮支撑,但陕西与河东的财赋显然不够,西北迫切需要钱粮,为此,李虎提出,把川蜀四路、京西南北两路和荆湖南北两路的和(di)做为西北的军需。

        和是官府出资向百姓公平购买粮食。一般分为置场和与抑配征购两类。

        置场和是官府在指定地点招徕富豪和商贾出售粮草。因为官*商*勾*结。粮草价格被人为操纵。官府常常亏损本。所谓本就是官府用来购买粮食地钱财。包括铜钱、铁钱、盐茶、官告、度牒等等。

        为了扭转本地亏损局面。大宋后来实行抑配征购地办法。就是按人户地户等家业钱额税钱额税粮额顷亩额等强制摊派和。尤其到了财政危机地时候。更是采用支移折变大等名目额外加税。

        和说白了就是让老百姓在交足赋税地基础上再额外缴纳粮草。如果收成好。百姓家里有余粮。官府低价强行收购。百姓吃点亏也就算了。胳膊拧不过大腿。但假如收成不好。官府强行征购。那就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了。

        大宋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地土地政策。所谓“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从本质上说就是授田制基本被废弃。承认并保护土地有产权地合法性及土地地商品化。允许其自由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干预。甚至国家也参与其中。

        这一土地政策导致国家、官府、军队、官僚、富豪、地主可以恣意兼并土地。导致土地地大量集中。继而发展出了租佃制。租佃制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佃农最大程度地规避了风险。国家征收地民田税、官田税、和和买都集中到了土地所有者身上。但是。当土地所有者和权力相结合。贪赃枉法盛行之时。税赋随即就转嫁到了佃农头上。而和和买到了后期。官府干脆不给钱了。直接抢。(和买就是官府强制收购民间布抽。)

        大宋到了今天,官僚**到了极致,而战争和灾祸却接连不断,导致赋税减,财政陷入严重危机,这时候官府只有横征暴敛一条路。横征暴敛对权势者而言,是发财地机会,对普通百姓而言则意味着破产,甚至失去生存机会。

        大宋的赋税中,除了商税针对特殊群体外,其它诸如民田税、官田税、身丁税、杂变、和和买的征缴对象都包括普通百姓,随着横征暴敛地开始和变本加厉,普通百姓也就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