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做为宰相,首先就要把新.政蜕变的部分说清楚,凡是不利于国家稳定、不利于改善财政的政策都要拿出来,仔细解释,然后才能说服皇帝和中枢官员们就这些制度进行修改或者废除。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蔡京在主政期间,朝廷和地方.以各种名目增收赋税,其中有些项目是原

        来就有的,有些项目是新增加的。”

        “我们就以和买为例。和买是赋税一种,原来就有。熙.宁年间,朝廷实行‘按等均敷’的办法,规定乡村上户摊派和买,而下户不敷和买,户等越高和买就越多。”

        “到了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到1110年),朝廷下旨,规定对大.地主大富豪‘依年例减半?买’,差额部分则均敷给中、下等民户。不但如此,许多地方的官府在和买时不再预支现钱,并恢复仁宗皇帝时期的政策,仅付三分现钱,同时配给七分官盐的办法。后来,又发展为完全不付钱,白抢白拿。”

        “这样一来,和买便开始向定额税演变。”

        “此外,绢帛类除.和买外,还增加了预买、泛买、常平司和买等等各种名目。米各类的和籴数量也不断增加,设置了均籴、补发上供和籴等项。”

        “和买和籴名为两相情愿的公平买卖,但实际上则是官府以低价

        强行征购,形同赋税。”

        “其它诸如折变、支移等项,莫不如此,这使得使乡村农户的赋税负担大大加重,并在蔡京主政的二十多年里成为本朝赋税剧增的一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