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开海 >
        万历没有理会韩瑾,他冲着吴善言缓缓颔首,感慨道:“还是知道自己斤两,就是庸臣,裁减开支,是裁减军费能裁减出来的么?”

        报告他看过,吴善言做巡抚干过最漂亮的事其实也正是裁减军费,因为军费开支确实是浙江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次兵变、民变的深层原因都是这军费。

        正如这小小的杭州府,屯九营兵额四万五,而且这是胡宗宪时代就留下的兵额,不像卫军那样缺额,是满员,一年军费开支近四十八万六千两。

        将近五十万两的巨额军饷,杭州城从哪儿来?从民间来,所以收税繁杂、官府侵吞间架税却不雇人仍行火甲法。

        万历开始都没注意到这事,直到他发现吴善言裁减军饷三成甚至还期盼着老兵回乡种地,查了查吴善言给杭州府剩下多少钱,才发现他省了十六万两千两白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正是这个巨大的数目,才是吴善言敢硬着头皮裁减军费的原因。

        如今海防稍靖,募兵减饷是正常举措,在万历看来吴善言的过错实在言辞过激、举措失当;这也是朝廷在事情发生后让他回家歇着不做其他处罚的原因。

        但在这里,万历认为吴善言又有了新的过错:“身为巡抚,在地方是封疆大吏,在朝廷是地方耳目,却认为下属地方杭州府发生的事情与无关,那朕让回家歇着实在是太正确了。”

        “在倭乱的艰难时期,要百姓与朝廷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百姓节衣缩食参军应募,为朝廷交间架税、立保甲制,谁都没说过什么;但艰难时期过去了,朝廷甘了,还让百姓苦着,那朕的朝廷岂不比倭寇还坏。”

        “知不知道这此的事对东南影响有多大?”万历说着抬手扫过丁仕卿等人,道:“杭城百姓拆了宵禁的更楼、毁了不让同行的拦栅,烧了缙绅的宅邸,使周边各县震动。”

        “临安百姓大书激变与城门,海宁百姓群聚安国寺商议起事,富阳百姓干脆带着干粮去驰援丁仕卿,这些事情作为巡抚可知道?百姓的群情激愤难道是一日之间形成的?还是明明知道却不在意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