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寻唐 >
        所以在这三家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场警告之仗,战争的规模也算是有限.拿下瀛州,便是三家战争的终点.作为节度使的李安国,自然就不会亲自出征,而横海,振武也都是如此.

        当然,这也是给张仲武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咱们并不想与你打生打死,只要你适可而止,现在收手,那大家还是可以愉快地做好朋友的.

        如果三家节度使亲自挂帅出征,那对于卢龙发出的政治信号,就完不一样了.

        不过作为李澈的首发第一战,李安国也还是不敢怠慢的.节度使府下三千甲士,给了李澈一千五百人,再加上李澈自己的五百甲士,这便足足有了两千人,李安民,曹信为了表示对李澈的支持,各自出了五百甲士,而深州苏宁与李澈的关系更不一般,却是竭尽力,麾下一千甲士尽数拿了出来,四千甲士的军队,已经占到了成德常备兵力的一多半了,再加上四州一齐集结起来的三万府兵,军队的规模并不小.

        与成德相比,振武和横海的军队规模就要小多了.振武出动了三千甲士,二万府兵,横海更少,只是由柳成林带了一千甲士,一万府兵出征,实则是因为横海境内不太安宁,节度使曹寿的兵力,忙着四处镇压地方呢!

        李澈提三千甲士,二万五千府兵为主攻,深州刺史苏宁则统带一千甲士,五千府兵为李澈护持后路以及协运粮草后勤.

        而翼州刺史曹信的外甥王明仁,赵州刺名李安民的次子李波,都在李澈的亲军之中任职.

        这一战,李澈一旦功成,也是向外界宣告,他将成为毫无疑问的下一代成德节度使.

        朝廷的意思无关紧要.

        公孙长明坐在李安国的左侧,这是李安国下首的第一个位置了,充分体现了李安国对他的尊重与看重,在李安国的右侧,原本应该是坐着赵州刺史李安民的,在镇州,李安民的实力位居第二,但今儿是在深州,在是苏宁的地盘,李安民便也只能往下挪一挪了.整个大厅里,除了李安国一个文人,剩下的却是武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