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寻唐 >
        “现在刚好是七月,还是能种一些其它东西,缓解一下粮食的缺口的。”李泽道:“其它的,我来想办法吧。”

        姚敬兴奋地点了点头:“有太傅这句话,我可就安心了,只有有粮食,剩下的半年时间,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至少要为明年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是啊,潞州的战事最为惨烈,损失也最为严重,不仅仅是粮食的问题啊,人丁的损失也是很大的。因战争而死亡的,逃荒而去的,这都不少啊,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出来了吗?”李泽问道。

        “这方面的数据也正在统计中,整个州的还没有出来,但潞州左近的却是已经出来了,人口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比较严重的是,这三分之一,都是青壮。”姚敬叹了一口气:“粮食不够了,偏生能做事的人,又少了。”

        “杨开,在这方面,你要发挥义兴社的作用了。”李泽看着杨开,道:“现在集中在昭义的十余万府兵之中,义兴社的人有多少?”

        “太傅,正式会员,大约有三千余人,其它的预备会员,大概在万余人左右。”杨开想了想,道。

        “动员他们中的一部分留下来,帮助姚刺史稳定潞州局势,同时能更加顺利地开展潞州的工作。”李泽道。

        “如此甚好。”姚敬大喜:“我正发愁潞州现在的那些官员,吏员,以及具体的办事人员,完不熟悉我们武威的做事方法,有了这些人的加入,我们便可事半而功倍了。太傅,我准备在这剩下的半年里,还是有以工代赈的方式,重修水利,道路等,这样,既便于管束,又实实在在的做了事情,为明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些事情,在武威,我们都是做熟了的,自有一套成熟的制度,你自己做决定就可以了。”李泽看着姚敬道:“我的要求是,潞州一要稳定,要尽快地恢复秩序,二是要在一年之内,恢复一定的元气。姚敬,你要明白,我把你调到潞州来任刺史的意思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