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南宋风烟路 >
        不像现在这样,徐辕能感觉得到大帐里几丈内涌起不和谐的气氛,有怀疑,有愤恨,有气恼,有忐忑……但他们唯一没有的,就是适才差点生出的理直气壮。

        

        该撕破的还是要撕破,第二和第三件任务箭在弦上,徐辕当然寸土不让“杨二当家,无原则宽容,只会助长歹人作恶。”紧承着停顿前的话,打压李,势在必行。

        “敢问天骄,可有实质证据指向李兄弟吗……”刘代杨鞍先问,却是以一副和事佬的语气试探。

        “没有。无论真凶是不是他,到主公关注山东的时候,证据都已销毁得差不多了。”徐辕坦然摇头。实则姜蓟战死的那一场,林阡在分析战报后虽然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其实已有疑虑,可两年来都是苦于没有证据才只能教吴越对李采取暗中管控;而举国大战期间,李若是真凶,便有更加充裕的时间一边持续害人一边不断灭口;这几个月来江星衍过于急躁,错过了唯一一个能指认李害人的人证……这一切,俨然构成了今日徐辕的要求无理和谈判无底。

        “害死兄弟,罪名实在太大,若是没有真凭实据不能……”身为杨鞍的舅舅,刘是真正的老好人,如他而言,害死兄弟的罪名不轻,不能随意扣在任何人的头上——若然在和平时期,处理命案用这样的方法当然公平公正。

        “大事化小,就会有更多吴当家出现。”徐辕代林阡否决,这倒是和江星衍观点一致,不再眷恋兄弟情正是因为多事之秋不想害死更多兄弟,“当疑则疑,越拖越累,范遇便是前车之鉴。非常时期只能用非常手段。既然李当家有涟水之战的前科那就从他入手。”

        那涟水之战1虽然没发生哪个兄弟的死,却因为暴露过李的不安分,故而击败了其余事件,被徐辕拿来作为最强的可疑例证。在这里,徐辕之所以不强调姜蓟之死,一方面不想提起江星衍激起公愤,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对面戒心、暗中继续寻找证据,他认为,那应是李的初次犯罪,很可能会有痕迹留存。

        “新屿之死确实我军内部铁板钉钉有叛徒,可邓唐之战怀疑谁不好,去怀疑一个不在当地的李,天骄您似乎有失偏颇?”王敏作为杨鞍的谋主之一,因昔年和十三翼之一的袁若生死与共,而对盟军略带亲近,据理力争时亦无过多敌意。

        帅帐并不算大,却潜龙也藏蛇,徐辕还未回答,就又有人紧跟着说“呵呵,说句不好听的,天骄这是没有证据也乱咬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