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王起明也太厉害了吧?在美国人的地盘上还能混得风生水起,看来咱中国还是有能人的!”这些年大家看到国外的发达是既羡慕又感到自卑,突然冒出来一个能在美国混得这么好的中国人,大家都被激发起了自豪感,王起明也成了许多人的偶像。

        不少人也因此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兴趣,就像《少林寺》热播引发了习武热潮一样,许多青少年都开始缠着自己的父母要学二胡、学古筝。

        这回父母们可没有像反对孩子练武一样反对他们练习乐器,一来学习乐器终究是件好事,二来么,从实际利益出发,既然王起明能靠着中国传统音乐在国外赚到大钱,那么我孩子学好了是不是也能这样?

        于是乎,在不经意间,这些新闻报道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一大批新鲜血液,这些孩子之中有不少日后成为出色的音乐家,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就在大江南北掀起王起明热潮的时候,沈隆已经带着方锦龙等音乐家还有几个单位的领导踏上了前往纽约的航班。

        到了纽约,稍事休息,大家就忙起了正事儿,沈隆带着方锦龙他们在卡内基音乐厅进行现场排练,而那些领导则在他的介绍下跟着林肯艺术中心的管理人员到处参观学习。

        这次沈隆亲自担任音乐会的指挥,乐团指挥这项工作可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不要看着日后舟舟都被人冠以天才指挥家的名头,搞得好像随便来个人就能指挥一样;实际上舟舟根本不懂指挥,他出名只是由于宣传的需要而已。

        一个好的指挥真正出色的地方不在于他的台前演出,演出前的排练才是关键。乐团的处理、声部的排演、音色强弱的变化,许许多多的问题,甚至细小到一个对不上的附点节奏,都是指挥发挥作用的地方。

        别看指挥家拿着指挥棒在台上挥洒自如,好像很轻松的样子,实际上所有的辛勤付出都在台下,要想办好音乐会,就必须得进行辛苦的排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