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况下想睡觉只能靠在别人身上眯一会儿,因为车厢里没有厕所,也不敢喝太多水,每次火车靠站的时候,知青们就呼啦涌下去,将车站的厕所挤得满满当当,男知青还好些,只要厕所能站下就行,女知青就遭罪了,夹腿皱眉在厕所外排起了长队。

        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拿起军用水壶抿一口水还不敢多喝,闷了,就挤到小窗户边吸两口新鲜的冷风。

        好在大家伙儿都是十六七,最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这点还扛得住,不一会儿就有人撺掇着唱起歌来,大家伙儿你一首我一首唱着时下流行的革命歌曲,车厢里变得热闹起来。

        沈隆没有出这个风头,他靠在车厢上闭目养神;这个时期的火车速度很慢,他们乘坐的这列火车每小时估摸着也就二三十公里,从京城前往西安有一千两百多公里,再加上中间停车的时间,他们硬是花了三天两夜才抵达陕西。

        等下车的时候,这群人走路都是飘的,到了西安这些知青就散了,有的要继续向西,去大西北插队,有的从这里转车进川,沈隆则留在当地准备去陕北。

        在西安休息一晚,沈隆又和一群当地知青挤上了前往陕北的大卡车,卡车上搭了个棚子用来遮风挡雨,他们就站在车斗里抓着扶手一摇三晃向北方驶去。

        这可比做火车难受多了,没走多远就有不少人晕车吐了,司机也不停车,那些人就趴在车沿上往下吐,汽车开了一路,呕吐物洒了一路。

        他们要去的是靖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和安边、定边并称三边,在明代,大明的军队就在这里先后抵御了蒙古人、鞑靼人、瓦剌人的进攻,由此可知这地方到底有多偏远了。

        大家伙儿快把胆汁都吐出来的时候,汽车终于到了靖边县城,说是县城,实际上比起沈隆老家的镇子还要不如,县城总共只有一条街,街道两边是低矮的房屋,水泥房子只有那么几栋,不是政府单位就是学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