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一切罪魁祸首就是李纲,面对钱荒对发展的限制,李纲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小幅度可控制的超发,国债金融工具,不足以调控市场普遍的钱荒。

        “这搞个商税改制就这么厉害?”赵桓皱着眉头,他在怀疑是不是有朝臣在其中玩什么他不懂的把戏,但是他又看不出问题。

        【历史事件提醒: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廷岁入4,250万两白银,农业赋税3,281万两,占比为77%,工商杂税969万两白银,占比23%】

        【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岁入29,696万两白银,接近三亿两白银,其中农税4,810万两,占比16%,工商杂税20,441万两,占比69%,其他收入4,445万两,占比15%,其他收入中最大的一项为关税,为3,617万两,剩余皆为种植、贩售土药(罂粟)所得。次年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廷亡。】

        【清晚期岁收,在五十年间,从四千万两涨幅至三亿两,很多人将其归功于英吉利对清政府关税的帮扶,而从咸丰十一年至宣统二年全国海关历年各项税收统计总表可看出,关税并非清廷主要增长点,而是商税改制、放开土地对百姓的束缚后,带来的巨大影响。】

        “所以系统你的意思是,清廷亡的时候还是用力挣扎过的吗?怪不得晚清又是搞北洋水师、又是赔款、又是建园子,都快玩出花来了!”

        “崇祯就不一样了,十七年连自己的床都没修过,金銮殿的琉璃瓦都掉色了,惨呀。”

        赵桓看着这表,他一直看不太上的清廷,居然在亡国之际,岁收三亿?

        他算了算现在国帑的收入,大宋银元折算成库平银来计算,大约要打六六折,还不到一个亿,只有九千四百多万两库平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