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就是这种内核。他将所有的天灾,归结到了皇帝身上,其实就是归结到了秩序的崩塌之上。

        王朝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皇帝作为秩序的维护者,就需要向各方利益集团妥协以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后,再审视自己的妥协是否是对秩序的最小破坏,甚至有益于秩序,并且及时的做出政策的调整。

        妥协,不可避免的存在。

        比如赵桓想要实现教育公平,而私塾的存在,就是教育不公平的最大存在,连起跑线都不一样,何谈公平?

        而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所以妥协一定存在,而妥协之后,可以纠正错误。

        而衡量、决定皇帝的妥协是否错误的唯一标尺,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需要代表的是大宋朝绝大多数百姓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他自己。

        因为他是皇帝,他负责维护秩序。

        用宋太祖赵匡胤的执政理念就是:革故鼎新。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不断的深化改革,因为实践是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劳永逸。

        后世的政体是否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那必然是代表了根本利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