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暮和唐静的初步规划中,地道不仅仅用来躲避危险,还必须有转移人员的功能。

        万一储藏室受到进攻,无法守住,至少能有另一条路逃走。

        只是地道的难度,并不光在于开挖。

        室内水泥地,厚度比较有限,尤其是这些食堂外围半临时性的储藏间,建造的时候不会有很高的要求,因为面积小,又是底层,不需要考虑受力,工人在铺设地面的时候,往往会比较随心所欲,水泥砂浆的厚度可能连3厘米都不到,再往下就是砖渣。

        所谓的水泥砂浆,一般是水泥和黄沙的混合物,比例在1:3,再加上065份的水,整体来说比较致密,密度只有2g3左右,远远小于不锈钢,至少陈暮操控起来难度并不大。

        但是水泥以下的砖渣就比较麻烦了,用于当做垫层的零散砖渣,中间孔洞缝隙很多,这种东西和布料一样,都是陈暮的大敌。

        虽说不是完全不能操控,但性价比实在很低。

        好在当初食堂找的施工队似乎还不错,陈暮一直挖到4厘米的深度,也没有遇到砖渣。

        只是水泥砂浆本就有找平的功能,如果以后要挖通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厚度,就不知道了。

        总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