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我们那年代 >
        白沙岭北面,有一条小路蜿蜒到山下。

        山下是一个小小盆地,名叫羊泉畈。横穿过羊泉畈,迎面又是连绵的大山。

        山脚下有一条向北的青石板路,将人们引入深山峻岭。

        这座山岭名叫泉洪岭,从上山到下山足有二十多里路程。山里人去汀泗桥,大都经过这条路。据说,东边还有一座岭,名叫爱坡岭,也是一条与这平行的山路。

        走上泉洪岭,似乎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是一个翠竹的海洋。无边无际的山岭,全是青翠碧绿、枝叶遮天的楠竹。行人走在路上,除了枝叶缝里透下的点点光斑外,几乎难见到阳光。置身在这里,看不到田野,看不到村庄,满目尽是竹海。

        脚下的路,全是青石。古往今来,走的人多了,青石磨得又光又滑。

        石路的两旁,不是险峻耸立的山崖,就是突兀横卧的岩石。路旁的竹子和石崖上,到处可以看到行人刻下的“×××到此一游”等手迹。

        这里也是个野生动物园。

        小松鼠在竹林间,轻盈盈地跳上跳下;小灰兔竖着耳朵躲在草丛旁,静静观察周围动静;野獐在不远处悄悄地窥视着来往的行人;锦鸡拖着美丽的长尾,时而慢条斯理踱着方步,时而“呼啦”一下腾空飞起;知了声和深山里传来的喜鹊声,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古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

        与我们同行的人们,他们个个满脸汗珠,疲惫劳累。有肩上扛着三、四丈长的楠竹,艰难行走的樵夫;有挑着一担沉重的草纸,匆匆赶路的商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