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我们那年代 >
        太平关有一条河,人们叫它太平河。

        太平河,上游来源于七里红。

        七里红河水,闯过出口处的沈海刘,沿着鼓楼山脚缓缓流过一程后,猛地向北一拐,穿过肥沃的灌塘畈,急匆匆流向太平关。河水在这里,又来了一个九十度的拐弯,卷起一个个大旋涡,顺着太平关向东流去。

        太平河年复一年灌溉着两岸的良田,养育着两岸的村民,也常给两岸村民带来交通的不便。

        由于当时正值***时期,加上连连的自然灾害,饥荒时时地困扰着我们。

        我们开辟了一个十多亩地的校办农场,农场在太平河对岸的沙滩上。

        到河的对岸农场,只能绕三、四里路程,从下游过桥。否则,必须坐渡船才能往来。

        为了省时,我们去农场,是靠摆渡。

        学校没有渡船,去农场劳动,只能用竹子编扎成约长五米宽两米的竹排。竹排每趟最多只能载五个人。

        农场生产,延续着“刀耕火种”耕作方式,一把柴刀,一根火柴。先把荆刺、杂草砍倒,晒上一段时间,待干燥后点上一把火烧成灰烬。然后,均匀地撒下小麦或芝麻种籽。地间管理也很简单粗放,只需在庄稼生长的过程中,锄两次草就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