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城姬三国 >
        虽有推荐之权,但却限制在和科举一样的标准……

        也就是说,哪怕簪缨之家,想要有大量子弟进入大学,其中大部分也只能自己考——毕竟大士族的年轻子弟也很多,一个千石官员每年也推荐不了几位,除非是直系后裔、家族嫡系,否则根本排不上。

        县学的话,不少大士族其实也看不上,现在比较积极,多半还是想派人去“取长补短”,之后更新自己的家学。

        这是成百上千年养成的老传统,没那么容易改变观念。

        的确乡学、县学要超过“家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大学的话,就已经是另外的性质,大部分属于真正的实用向教学,并且有地域特征……

        造纸工坊多的地方,郡学就会有很多造纸相关的内容——不是教你一线的捣纸浆,而是各种涉及到的化学领域内容。

        冶炼工坊多的地方,郡学就是以各种金属冶炼原理、金属性质为主;大型民生工程所在的地方,会传授桥梁设计、水利设计的内容;集团耕作的农业大区,像是鄱阳大学,就是以耕作类的知识,比如育苗、神农精华配比知识等等为主。

        当然,受制于“教授”数量,只有最顶级一部分大学,真正各领域的“大师”,而且基本都是工部下派出来的“教授”,至于其他大部分这类大学,都还是照本宣科,全靠天赋。

        反而精于账目统计、刑律分析、经义解读、人力规划等等,直指科举科目的大学,不仅教学资源更丰富、而且也更受欢迎……

        毕竟这些才是“文人”最容易转型的方向,而且一看就是和“出仕”有关,随着科举的出现,学考也渐渐被楚国重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