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一切都要从那天说起。

        1999年6月,一个普通的星期五。晴天。

        阳光灿烂,夏暑将至。

        下午4点30分,距离纸醉金迷的万京城很远的—-百里县青苗小学临近放学,门口的摊位已经蓄势待发。

        卖串的徐大妈凭借着多年的勤勉,总是能占据有利地形。她家的涮牛肚每串只要1毛钱,并且料汤可以随便盛着喝,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物美价廉。汤中有桂花、八椒,很能吸引这些味蕾稚嫩的小朋友。不过,说是牛肚,其实就是牛肠切成片,每串四片,利润颇丰。

        如果说小摊是与小学生打游击,那么小学门口打着文具店名号的杂货铺,就是碉堡。以文具为幌子,既兜售1毛的冰水儿和散装辣条,也有5毛的辣条套装与小熊猫方便面,如果掏出一块,甚至能喝上一瓶与可乐味道几乎无差别的小二牛,喝上一口,彷佛有了贵族的气息。

        1毛钱对于小学生不是什么巨款,任谁都能搜刮出几个钢镚儿。只是这钢镚儿相较于1块钱的质感,就低廉了很多了。每个兜里怀揣1块钱的小学生,都是好梦一日游的富翁。

        那10块钱呢?10块钱那不叫富翁,那属于富甲一方。漫步在文具店里,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随意挑选。哪怕是想想,都令人不自觉露出微笑。

        而青苗小学二年级的林有玄,没有10块钱,没有1块钱,他甚至1毛钱都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