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昌府城,这是达明来到异界后看见的第一座城市,对此,他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他站在高墙深沟的城池边,发出了啧啧惊叹。

        巩昌府地处西北边陲,陕陇要冲,东西襟喉,控扼重地,形势险要,历代“为用武之国”。大明国建国初年,巩昌卫指挥刘显重修巩昌城,城墙周长九里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一尺,城壕深三丈七尺,壕宽三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矗立着四座高大的城门,东称永安,南称武安,西称静安,北称清安。四门建有瓮城月门,东称迎晖门,南称来薰门,西称柔远门,北称镇朔门。四城门台均为大青砖砌成的方台,城四角为土筑圆台。内四城门台上各有层楼一座,四隅台上各有角楼一座,外月门台上各有戍楼一座。东郭城楼名“来春楼”,西关城楼名“赏稼楼”。楼基方一丈七尺,高一丈九尺,分上下两层。底层四周有栏杆环绕,楼门为铁铸大门,坚不可摧,是集了望、指挥和防御为一体的军事设施。

        宽阔的渭河在蓝天白云下,浩浩荡荡自城外西北面绕城向东南面流过。河上百舸争流,千帆竞过,后来有诗人杨景熙曾在《渭水东注》诗中赞曰:“闲眺城边渭水流,长虹一道卧桥头。源探鸟鼠关山月,窟隐蛟龙秦地秋。远岸斜阳光射雁,平沙激石浪惊鸥。一帆风顺达千里,东走西安轻荡舟。”扬帆而下,可顺流将巩昌府的木材、药材、铁器、大麻、毛皮等特产,通过渭河、黄河运往内地,是西北边陲连接中原内地的“黄金水道”。

        达明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匆匆来到北关老店。他出示了自己锦衣卫小旗的腰牌,并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后,老店掌柜告诉他,杨正平已先走了几天,为了路上的安全,他不得已调动巩昌卫的兵马护送,并将蛇山八恶的七匹马留下给他,让他自行处理。掌柜同时告诉达明,沈家祖孙也走了,并留下了一封信。

        沈起元留下的信上说,他们昨日一到北关老店,恰巧遇见了将要投奔的亲戚家的大管家。这个亲戚是沈起元的妹夫,在武林中颇有些地位。辗转听闻沈家遭了难,便派出大管家率人前来了解情况。由于大管家急于回去复命,故而今日一早,沈起元留下这封书信跟着大管家踏上了去四川的路。

        达明收起书信,长吁了一口气。他突然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就像放下了肩头的千斤重担一样。他呵呵一笑,牵着闪电,赶着七匹马,顺着人流来到巩昌府北关,只见城门口车马骈溢,人排长龙,在依次等待城门官查验路引后入城。

        为监控人口和商品的流动,大明国采取了路引制度。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县衙或有关衙门发给一种叫“路引”的公文。所有人过关入城,都必须出示这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的路引,检查盖戳后方可放行。如果没有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比如《会典》规定:“凡军民人等往来,但书百里者,即验文引。凡军民无文引及内官、内使来历不明,有藏匿寺庙者,必须擒拿送官,仍许诸人告首,得实者赏,纵容者同罪。”在《大明律·兵律》中规定:“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军民出百里之外不给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度关津论。”

        实际上大明国长时间的和平,除去边关大邑,许多地方都已放松了检查。要检查的对象也主要是行商走贩,以便税官收税。

        达明运气极好,他在地矮的行囊里发现了造假专家伪造的几乎以假乱真的空白路引,这是因为地矮为了掩饰他的杀手身份,便于奔波于外而准备的。比如有一张完全是为了在渭源县拦截杨正平而伪造的渭源县正堂印发的空白路引,只需要填上姓名即可。所以,他一路上凭着这张路引,堂而皇之经过巡检司的查验盖戳。来到了巩昌府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