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扫视了一眼四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淡然说:“点水和击拂不当,乃会出现静面点、云脚散、一发点三种情况,而非二种。所谓静面点,乃是击拂手重筅轻,茶汤中没有出现粟纹、蟹眼形状的汤花。所谓云脚散,为击拂无力,茶不能立即生发,沸水和茶膏尚未融合,又再添沸水,这样,茶的色泽还未完全焕发出来,茶末的英华便层层散开,茶就无法及时泡开。所谓一发点,是边注水边击拂,操持过重,无轻重缓急之别,不懂得指绕腕转地使用茶筅,以致尚未形成粥面而茶力已尽,虽在击拂时也有汤花,但注水击拂一停,汤花立消,水痕即现。”

        “既然如此,那该如何点水和击拂呢?”终于又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

        “古人点茶手法有许多,但最著名者乃是七汤点茶法。在调膏后为第一汤,击拂后便会产生沫饽。”达明屏住呼吸,郑重地说道。只见茶盏中的沫饽就像发酵的酵母在面上慢慢发起一样,汤花或如稀疏的星星,或如皓洁的圆月,光彩灿烂地从茶面上生发出来。

        随着泡沫的产生,达明一脸紧张地说:“下一步乃第二汤,从茶面上注水,不能让沸水直冲茶末。如欲使沸水注入之力势不太猛,须用筅先搅动茶膏,再渐渐加力击拂。击拂后将产生汤花。”

        姑娘们先不间断地沿茶面四周如细线一样注汤一圈,然后急速注水急速提瓶,而茶面纹丝不动,另一只手持筅断续击拂,或击茶汤,或拂汤花,茶面汤花渐渐焕发出色泽,茶面上泛起错落有致的晶莹似珠玑的汤花。

        达明稍加放松地说:“现在是第三汤,注水要多,击拂必须轻而均匀。”姑娘们茶筅击拂的动作舒缓起来,围绕着盏心,顺着同一个圆环回旋反复击拂,直到盏里的茶汤里外透明,粟纹蟹眼似的汤花泛起凝结,错落地生起,这时茶的色泽已十得六七了。

        达明舒了一口气,轻松地介绍说:“第四汤,注水要少。”随着注汤量的减少,茶筅转动的幅度变得大而慢,茶面上的汤花如云雾一般渐次升起。

        达明看着芊芊玉指轻盈均匀地击拂茶筅,笑着说:“纤纤出素手,落落解语花。香茶、美人、玉手、雪花相映照,恍若置身于琼楼玉宇,瑶池仙境,不知诸位是否有同感?现为第五汤,注水可以稍微不受约束,搅动筅要稍快、均匀、透彻,如茶还没有完全生发,就用力击拂使之生发出来;如果已生发,就用筅轻轻拂动使茶面收敛凝聚。”姑娘们有的稍稍加多了注汤量,有的却没有加汤,此时姑娘们将汤点于汤花凝聚之处,舒缓而轻柔地运筅,茶面汤花均匀布满了整个盏面。

        达明面露兴奋之色,声朗如涛,急促地说:“诸位请看,五汤之后,茶面已凝如冰雪,茶色尽显。第六、七汤是否注汤,必须分辨茶的轻重清浊,观察茶汤稀稠是否适中,好了即可停止。”这时,姑娘们先是对茶面上汤花泛起高于它处者,用茶筅轻轻拂平,然后停止了击拂。因茶筅在盏中一直旋转用力,故茶汤在盏中旋转并形成一种向上的离心力,使汤花面如乳雾汹涌般高出盏面,而四周的汤花却不因茶汤旋转而旋转,紧贴在盏沿四周。

        堂上旁观的众人,一直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三位姑娘的点茶表演,如今见到茶盏蓬勃涌起细腻洁白的汤花,凝结成粥面粟纹,不禁热烈鼓掌,齐声高叫:“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