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明对望仙阁老鸨儿的经营策略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代经营理念,在原来的地球上也是在工业化之后才兴盛起来的。老鸨儿在没有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自己就揣摩出“借鸡生蛋”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个经营天才。

        庞宪民请达明吃饭,酒席开在二楼一个名叫杏雨的粉头房内。

        青楼不仅仅是男女欢爱的场所,而且也是宴请朋友的场所。每到晚上,男人们便借粉头的香巢摆上一桌,喝酒吃饭的时候,这个粉头必须陪酒、弹琴、歌舞,让客人尽兴,如果客人多,粉头还可以召唤其他姐妹一同侍酒。至于酒席散罢,需要粉头侍寝,则必须按价另外收取嫖资歇钱。

        酒席上,除了达明和庞宪民外,还有一个名叫孙九的中年人。达明从庞宪民口中得知,这个孙九是西安城的地头蛇,是擎天门的一个堂主。

        在杏雨的殷勤侍奉下,三人是边喝边谈,天南海北的一顿胡吹乱侃,喝得倒也尽兴。

        达明最怵正儿八经的宴席,人必须正经,一个个是穿必正装、坐必正身、脸必正容、看必正视,说必正言,每个人都带着一副假面具,脸上是假眉三道,假惺惺地说话,口不对心地说些酸文假醋的假话,明明看不起这人却又偏偏假热佯亲、假以辞色。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完全可以放开的小范围聚会,只要身份相等、性情相似、气义相投、青眼相看,必然是吃得尽兴、喝得尽醉、聊得尽欢、处得尽情。

        今晚喝得不是烈性酒柳林酒,而是比较少见的葡萄酒,这对酒量极大的达明来说如喝饮料。在这个没有咂酒品味习惯的年代,人们都是用大杯或大碗喝这种酿制酒。像望仙阁这样的高档风月场所,喝起酒来自然是用昂贵、上档次的琉璃杯,琥珀色的葡萄酒透过杯子,流光溢彩、变幻瑰丽。也许各位看官会发出疑问,那个年代有葡萄酒是无疑的,因为大唐王翰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连五龄稚童都会背诵。但是,琉璃酒具是否已经有了,却值得商榷。

        其实,古代早就有制作琉璃的技术,大唐李亢写了一本《独异志》,在其中记载说,长安贩夫王二狗往返淄郡贩丝,有一天遇盗财物尽失,心如槁灰的他悬梁准备自尽。在这紧要关头,他冥冥之中见到了唐高祖赐封的财帛星君李相公,星君对他说:“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说完扔给他一个元宝。于是乎,王二狗用这个元宝做本,贩起了琉璃,成了长安首富。

        至于用琉璃杯喝酒古已有之。宋代有人在《醉瑶池·寿妇人》中写道:“玻璃满泛长生酒,丁祝遐龄天样久”。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的毛滂也在《蓦山溪》一词中高诵道:“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醾片。”到了前朝大元,被当时名流袁桷、赵孟頫、虞集、揭傒斯、陈旅、欧阳玄等人推许为“磊落湖海之士”的诗人周权,在他的《葡萄酒》诗中,也有“酒成快泻宫壶香,春风吹冻玻璃光”之句。

        三人喝得正起劲时,达明忽然提醒庞宪民说:“庞老弟,该去给孙首事敬酒了。”他之所以提到敬酒,是因为可以借机看看和孙之焕一道喝酒的人,有没有总制府的内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