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救苦天尊。庙不在大,有灵则众。女施主,哦,马七小姐,你说得不错,本庙乃是陇地最富盛名之庙观,许愿祈福,有求必应。更何况你一弱女子不远千里,不畏艰苦,跋山涉水而来,一片孝心,感天动地,黑爷自会庇荫保佑令尊,驱走病魔,早日康复。”

        “谢谢道长口彩,小女子自当心香一瓣,虔诚敬神。”马七小姐颔首致谢后,转头喊了一声“小眉。”

        小眉心领神会地取出一张薄皮纸木刻蓝色水印的银票递了过去,傲慢地说:“喏,元清小道士拿好了,这可是山西永泰钱铺的一百两的银票,算是小姐赏给你们的。”

        元清忙不迭地接过银票,在小眉鄙视的目光中,贪馋地翻来倒去看了几遍。

        尽管银票在大明国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毕竟银票面额往往较大,因此在农村甚至小城镇几乎难得一见。

        “元清小道士,没见过银票吧?放宽心,这可是十足十的钱铺会票,凭票即付不抽厘金。”小眉将漂亮的柳眉星目挤在了一起,一副似笑非笑的轻蔑神情。

        “贪财了,贪财了。”元清难为情地笑了笑,小心翼翼地将银票贴身放好。一百两,那可相当于黑爷庙十年八载的香火钱啊。

        大明国立国时,商贾沿袭前朝旧习使用纸钞,多不便用钱。于是,朝廷设宝钞提举司,印制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禁止民间交易使用金银,恢复建立了前朝纸币流通制度。由于宝钞是用纸质较差的桑皮纸印制,难以耐久,而且宝钞只发不收,要换新钞,还必须缴纳工本费,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造成了通货膨胀,贬值极快,民众纷纷弃之改用铜钱。

        然而铜钱份量重,且价值低。商贾、外地为官者,携带、搬运极为不便。这样,民间出现了专营铜钱兑换的金融组织,称为钱铺,又叫钱店、兑店、钱肆、钱桌或钱摊。不仅经营兑换,还办放款,供给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成为钱庄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

        钱铺没有国家财政做后盾,全凭老字号信用和随到随取的优质服务,以博得商贾、官员等各色人等的信任。为了防止他人造假,钱铺在银票印制上颇费脑筋。银票上不仅有讲究的图案,还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提高了伪造的难度,从而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