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酒醉三分敌为友,话说五句生变熟。”这话一点都不错,酒过三巡,桌上的两个陌生人顿时成了久别重逢的好友,山南海北侃了起来。谈到兴头之时,李莞柳拿起琵琶,自弹自唱了几支小曲,嗓音甜美,余音绕梁。达明惊诧地发现李莞柳是个极具文学素养和高雅品质的女人,文学、书画、戏曲、音乐、棋艺等等技艺,无所不通。

        “奴家看公子不是个追逐风月之人,为何今日要学浪荡子弟,动了这风流之兴?”李莞柳停下筷子,忽然问道。

        “说起此事,倒是令人可笑,小生说了,小娘子可不许笑话。”达明呵呵笑着,将之前的事情叙述了一遍,引得李莞柳掩嘴娇笑不已。

        “唉,这世上许多事的发生都是尽从忙里错,出在无其奈。”达明长叹一声,像个哲学家一样的总结说道:“不过,小生这段经历值得日后回忆和回味,‘寻人误入春柳巷,坠陷花阵莫奈何。错把瑶台当燕户,秋菊开过再无花。’”

        达明说完,房间内陷入了沉寂,静的甚至能听见李莞柳心跳的“嘣嘣”声和一阵比一阵急促的呼吸声。过了好一阵子,李莞柳睁大着俏丽的美眸,用颤抖的声音说:“公子大才,果然非同凡响,日后出人头地,千万不要忘了奴家。你若不嫌弃奴家出身教坊,可否将此大作赠与奴家,以作今日之见的纪念。”

        达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抹了抹嘴唇上的酒渍,慨然说:“你我在茫茫人海中,能在此聚首,便是一种缘分。然小生既非名人,又无功名,乃是江湖浪迹的一片小小浮萍,你我今日一见,明日各奔东西。当年白乐天浔阳江头夜遇商人妇,曾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何必相逢曾相识’之感慨,正是小生此时之感触。区区小诗,难等大雅之堂,既然小娘子索要,就算做我俩萍水相逢的纪念吧。”说完,走到李莞柳平日里写字作画的长桌子前,拿起一管景州侯店产的蒙笔,在一张四尺宣上龙飞凤舞般的用行草写下了这首“七绝”。他在后面又用行楷书跋:“世间之事,殊难预料,惊吓与惊喜只隔一线。山人往日嗤之以鼻,断言此乃家说。今日之遭遇,始知果有此事。于是感慨之下,书小诗赠与菀柳小姐。”

        “好字,好诗。奴家谢谢公子惠赠。”李莞柳笑着让丫鬟雅琴将条幅收好,好奇地问道:“公子说是来找人,诗中也说‘寻人误入春柳巷’,奴家甚是好奇,是个什么人让公子跑到这烟花之地来了?”

        “既然小娘子动问,小生也就实说了,乃是广昌号茶庄三掌柜。”

        “哦,原来是广昌号茶庄。”李莞柳点着头说:“广昌号茶庄在西安城鼎鼎有名,乃是执陕西茶叶界之牛耳的大茶庄。奴家与东家孙之焕孙大官人有过几面之缘,至于那个三掌柜从未见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