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举汉 >
        九月中的襄阳,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

        数天前,蒯祺带着蒯越、刘磐的棺椁回到襄阳,诸葛亮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

        姐夫蒯祺的生死虽然不会影响他南下的决定,但终究关乎大姐的幸福,如今见蒯祺安全归来,诸葛亮心中再无牵挂。在以最快速度变卖田业,拜别亲友后,今天是他正式离开襄阳的日子。

        数十名幅巾著冠、褒衣博带的儒生士子,齐齐涌入岘山之畔的汉水渡口,为诸葛亮送行。

        这些人几乎囊括了襄阳所有著姓望族,黄氏自不用多说,诸葛亮岳父、沔南名士黄承彦亲至,蒯氏来的是大姐夫蒯祺,庞氏则是小姐夫庞山民、好友庞统,另有习氏的习桢、习承业、向氏的向朗、马氏兄弟等等。

        由于诸葛亮乃是关东人,相送者除了襄阳大族子弟外,中原士子亦不在少数,如至交好友崔钧、石韬,半师半友的司马徽。

        司马徽是颍川人,为人博学有才,通经明史,和徐庶、石韬等同乡一样,都是初平中为避战乱,客居襄阳,目前在刘表建立的学校任经师,专门教授古文经学。弟子中不乏南阳刘廙、襄阳向朗这等声名鹊起的青年才俊,诸葛亮也算是他半个弟子。

        司马徽年约四旬,其貌不扬,然其为人清雅,风度雍容,对诸葛亮道“孔明,珍重。你之智略谋虑不世出,王佐才也,此番南下,必会大有作为。”

        诸葛亮谢道“借司马君吉言。”

        崔钧在旁紧紧拉着诸葛亮、徐庶的手,脸上充满了不舍之情,当初一同求学的五人,孟建于去年归乡,而今诸葛亮、徐庶又要南下,只剩下他和石韬二人。他也曾考虑过同诸葛亮、徐庶一起南下投奔刘景,只是心里顾虑重重,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石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