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大虞奇侠传 >
        三月初六,这些才子到了文英殿,按照位次坐下之后,试卷就发了下来。

        陈士弘拿到卷子上面,乃是问的是养和教,对于这二者,圣人认为如今还没有做好,虽然朝廷制田里,广树畜。但是这天下还是有流民在野,不少人还是不能家給人足。

        而对于教民方面,从武皇帝开始,崇学校,明礼仪,但圣人却觉得任用为能得人,天下英才不能尽为圣人所用。

        陈士弘看了两个问题,对弈第一个问题,他首先提出了,应该严禁游手好闲的闲人,不能让这些人坏了风气,第二是要严惩那些巧立名目,横敛苛征的人,免得伤了民心,民一年耕种,尚且不能果腹,自然会放任自流,不愿意耕种。

        第三点是要选循吏,来协助朝廷治理天下。当然这些人未必个个都是贤臣良臣,他们可以体察民情,到了合适的时候,前去劝农耕种养蚕就可以了。

        后来陈士弘还是说了老的套话,要三年考绩,这件事朝廷屡次在提,但是却很难落实到实处,若是真的能够有功者进,无功者退,那就真的可以垂拱而天下治了。

        这是关于养民的方面,关于教民的方面,陈士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游手好闲的人多,非是穷乡僻壤如此,一些大城市也是如此。

        有这个问题,是因为那些司章风化的人,沉溺于太平盛世,洋洋自得,不知道城中风气已坏。而他们将礼教视为繁文缛节,不愿意遵从,自然不会推行教化。

        这官员如此,下面的小民自然随心而为,世风因此而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