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夜不收回报的“东宁”“太阴”等字眼,朱琚椿不由心中有数,顿时安定下来,笑看营中诸将和文官们。

            在场的都不是那种消息灵通的京官或者一方大员,所以皇家要跟太阴派结亲的消息还都没有得知。

            “小小的海外竟然也能凑齐五千大军?莫不是以百姓充任的吧?”

            说话的就是一位中年文官,看起来在几个文官之中地位最高。

            这次平叛大营里,文官以长沙兵备道李义为首,至于湖广的巡抚和藩司除了最开始迎接拜见之外,可都不会在楚王朱琚椿面前找不自在,毕竟朱琚椿无论身份地位都压他们一头,作为一方大员的他们不介意给他人摆官威,但却不想总在人面前装孙子。

            剩下的益阳县令借口需要在衙门坐堂躲回县城了,可李义这个长沙兵备道负责的正是长沙一府十一县一州的军备之事,大军驻扎在他的辖区,却是不来不行,因此每日都要在平叛大营点卯拜见主帅,用现代的话就是打卡签到。

            片刻后,所有夜不收的回归禀报,各人所报情况相同,说明情报确切,各级官员将领都松了口气。尤其是是武官们,他们这一次加入平叛大军,实际上都是各地的二线部队,战斗力有些堪忧,不少都是买官捞钱的、混吃等死的,还有凭父辈荫蒙上位的,真正能打的没几个,如果真是不怀好意的敌人,在大战未开始之前让大军遭受损失,那么恐怕不说朝廷降罪,就是大军的士气也会十分低落,到时候围剿三藩就不知道谁剿谁了。

            要知道三藩如今虽然衰落了下去,但是还是有一批敢打敢拼的老人活着,还有一些依附他们的土人势力,战斗力还是可以的。

            作为主帅,朱琚椿自然不会亲自前往相迎,但是为表他对于东宁军的看重,于是便在辕门立下仪仗,等着东宁军前来报道。

            一炷香的工夫过后,就听到一阵整齐的震动声,里许外一片黑压压的大军成方阵朝着大营移动而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