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宁乐:“对了,你花的这些钱,我用常雯的资助费补给你吧?”

        王衡摆了摆手:“用不着,那些钱你自己留着买琴、录音。以后要给你推广,肯定还要花更多的钱。行了,你先看看那篇文章,如果可以的话我就把这些话贴在你的百科词条上。”

        裴宁乐小嘴微张,不禁有些诧异:“百科词条?”

        王衡:“嗯,这东西越早弄越好。”

        裴宁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仔细看起了王衡手机上的那篇文章,‘雁声’公号的推荐文。

        与此同时,王衡默默站起身,让出了沙发的空位,摁着她的肩膀,让她坐了下去。少女似乎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低头看着手机。

        从这首歌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有追求有品位的音乐人是如何成长的。相比于之前的《迷途》,《曙光》的乐理结构更加复杂,也更有新意。在这里,音乐人勇敢打破了常规的模式,重新编排了主歌与副歌的结构……

        当然,一首歌最独特最有个性的部分往往无法用乐理分析,那就是所谓的感情。语言难以描述的那一丝丝微妙情绪,在音乐中升华,从而展现出独特的美感。以这个角度来说,《曙光》的价值更让人眼前一亮。我们看到,这位音乐人虽然年纪轻轻,却坚定地拒绝了市面上最流行的套路,拒绝芭乐情歌,写出了独特的个人感受,却又引起了不少听众的共鸣……

        不愧是能够靠笔杆子吃饭的评论家,严星洲的这番夸赞不至于太过肉麻,语气比网域平台里的那些好评要中立客观得多——至少表面上看,是中立客观的风格。而且在文章的结尾处,他还小心翼翼地指出了缺点: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小众、独立、打破常规,就意味着可能超出了很多听众的欣赏范围。而且比较长的副歌,对于听得不那么仔细的人来说,或许会显得单调枯燥。而且就像树人先生所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比较个人化的表达主题,也意味着潜在的听众群体数量可能比较有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