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经:般若意为智慧,只有智慧启用,才能洞澈宇宙人生真理,迈向觉悟佛果,充而广度无量众生离苦得乐

        《大般若经》中所开示之般若法门是专为已发菩提心之众菩萨们所宣说的。

        其最重要的观念在于以空性智慧觉悟诸法实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虚妄分别而已,进入涅槃而自愿生生世世轮回生死救度众生,其行为看似有违一般所认知的脱离轮回观念,而实际上这才是《大般若经》开悟菩萨的主旨所在。

        因为以慈悲喜舍之心平等救护一切众生才是真菩萨行,而自己逃离生死轮回却弃众生于不顾则有违菩萨自度度他之初衷誓愿。

        在《大般若经》中数度出现“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与“观诸法皆空,不舍一切有情”字句。

        此即表示若离开对众生的慈悲济度,则一切修行的意义则大打折扣,不能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正果。

        《般若经》及诸部般若,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

        在藏传的经论中经常提到:“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

        《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对空性的认识,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槃,即无上的菩提果位。

        因为解了空性贯穿三乘,故解空被称为三乘之母,诠释它的般若经亦称为母般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即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为《心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