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巴山剑侠传 >
        李群山摸了摸头,自语道:“事情多了就是容易出错。”原来李群山将上万的民壮分为数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分工配合,每日的进度、工作量都有不同的分工,比如一个专门挖坑的工作组,一个挖坑工作组是一个伙,二十人的民壮,其中伙长一人,带手下二十人,一天的工作量是三个深八尺、方圆一丈二的深坑,挖坑的地点由然先由耿如纪带领下的练兵大臣衙门下的另一个工作组标出来了,这一个工作组完成一天的作量之后,就可以归家了,忙活期间的伙食,则由官府供应。

        这种方法之下,一个组的人都明白一天只要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就可以回家。于是所以所有人都拼命干,争取将活计尽快做完。当他们做完之后,就由验收组验收,验收合格之后,他们当即就可以领了当天的禄粮归家。

        这样大大提升了效率,几天以来,泰安城周不知有多少深坑已然完成了,以前因为所有的民壮都明白不论干多少,反正都是干一天,所以二十个人一天都挖不完一个深坑,现在据李群山手下验收组说,最快的一个挖坑工作组居然在三个半时辰之内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即三个达标的深抗,这种成绩让耿如纪张大了嘴,耿如纪是二榜进士,做官也有许多年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搞法。

        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说进度配合问题,一个堡台下应插三百二十支倒刺,这些倒刺不但要插在堡台下三尺之内,就是堡台基部也要插,但是正在修堡的这一个工作组正在忙上忙下的时候,另一个负责布置倒刺的工作组冲过来,要布置倒刺,这当然会让两组人扯皮,搞建设的这一组人不想让对方来碍事,而布置倒刺的这一组人想快一点做完领了口粮归家,于是发生扯皮的事情不少,还有劳动量的布置不均匀问题,几个城门的进出过挤问题,这都是摆在李群山面前要解决的事情。

        耿如纪看着一边热火朝天的场景,张着嘴,对李群山作了个揖,道:“李先生,你真是了不起,这种法子也想得出来,你要受本官一拜,换了本官来布置,只怕一个月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壮举。”

        在众人面前,许多堡台如雨后春笋一般长出来,许多深坑被挖出来,来往的人快捷而灵活的忙碌,要不了数天,泰安的城防只怕要超过历城了。

        李群山跳了起来,跳到了一边,笑道:“耿大人,你莫要折我的寿,你是个真有德行的官儿,我担不起,这个法子也不算啥,我看得多了。”

        武传玉脸露通红,道:“师伯,以前我只知道你武功了得,想不到你做这个事情也这么了得,师伯,这种本事,你是在哪里学来的。”李群山摸了自己没有胡子的下巴笑道:“一个叫马克思的贤人教我的,他是西边的贤人,他教我一门叫生产力学的学问,他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伴随分工的细化,我学得也不好,要不然现在也不至于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一边的耿如纪脸露通红,上前问道:“这位马克思前辈在那里,这样的人,可以做一国之相,还请李先生为本官引见,本官要举荐这位大贤。”李群山笑着摆手道:“他还没有生出来。”众人脸上都露出不解的神色,李群山忙笑道:“我说他已经死了,现在投了胎,还没有生出来。”众将官都是粗人,闻言大笑,也没有人当个真。

        耿如纪又道:“李先生,你刚才说的生产力是个什么东西?”李群山道:“生产力学说,我打个比方,现在大周朝是农业社会,一年只能生产一千万石粮食,我们用金子来折换,假设一百石粮食折金一两,就说大周朝一天的生产力水平差是十万两金子,生产力学说,就是如何提升每一年整个社会的生产的—金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