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是凤城与邻城之间的千青山。

        别看高中三个年级18个班坐包车时串成了一条十八辆大巴的车龙看起来浩浩荡荡的,但是这六七百人撒进一座山里还真的没有形成多大的规模。

        千青山已经被打造成相当成熟的风景区,饮食、住宿等等配套设施也相应齐,从山脚到半山腰再到山顶,沿途分别散布着不同功能的服务站和商铺,在山里住个几日完没有问题。

        按照定好的流程,凌蓁他们到了千青山后先分散开去游览了山脚的百花谷等几个景点,将近中午时就到烧烤场集合。

        说是烧烤场,但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里面并不单提供烧烤炭台和用具,当中有一半的区域做成了柴火土灶,就是专门用来提供给像凌蓁他们这样由学校组织来集体游玩的学生团体的,因为通常他们都会有“野炊”这一个保留项目。

        但是在野外草长林密的,也不能让一群孩子乱选地方玩火,因为一个不小心烧起来的话,造成的损失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除此之外,如果觉得柴火土灶还满足不了猎奇(熊孩子玩火)心理的,还可以在烧烤区域与柴火土灶之间的那一小片地方自己挖个坑用木材去搭那种简易的三角架。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有发挥的机会,凌蓁所在的高二(1)班所采用的是每六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做四个菜式,完成之后六个小组再将作品汇集到一起,让所有同学自由选择试吃,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的做法。

        因为班里的座位排列刚好是每排六人,因此以往都是默认按照这个来分组的,但是这一次陈媗怂恿着众人搞新意,不按原来那样分组了,而是班人一起参与抽签,抽到哪组算哪组。

        结果陈媗、生活委员还有凌蓁三人就抽到了同一组,真是冤家路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