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北、东南等地更是寥寥无几。

        糯稻、籼稻、粳稻的产量几乎成宝塔形向上递减,这个问题很严重!

        朝廷税粮难以增长只是其一,更可怕的还是在这背后的附加成本。

        为了安抚百姓,不至于出现大面积饥荒。所以朝廷必须将粮米均分下去,给那些不能自足的省份以补贴。

        那么运损、费用还有人工,以及见不得人的克扣,这几块加在一起,严重事可以让粮米的消存比,达到五五。

        这是一个很难解决,却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稻种的挑选培养,赵飞扬拥有着完善系统的方法。

        包括改变粮食产量,他也有标准化的工艺流程,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时代科技的匮乏!

        电力、光学,都不具备,就更不要说改变粮种基因的分子学、基因学了,所以他才一直没有提出。

        不过,古人到底是智慧的,他们虽然没有这些科技,但他们依旧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的移植、杂交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