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读过《中国人口史》的马强却知道,汉武帝时期的人口最多损耗不过八分之一左右,那所谓的户口减半实际上是有接近三成到四成的人口隐匿了起来,不在官方户口登记之中,也就是成为了豪门的匿户或者躲在山林里的隐户。

        而这些拥有了大量隐匿人口的各地豪族也成为了此时东汉世家的前身。

        而为了制衡豪族,尤其是当皇帝年幼无法使用皇权的时候,皇权的替身外戚就开始发挥作用,无论是废帝的霍光还是篡汉的王莽,都是附属于皇权的外戚势力,外戚、皇权、豪族的斗争贯穿了西汉的下半部分。

        王莽篡汉后,豪族在刘秀这个秀儿的带领下全面反攻,成功再造大汉,而刘秀这个秀儿在军事一路开挂下也开始设计东汉的权力游戏规则,由于吸取了东汉外戚势力过大的经验教训,秀儿将皇权替身一分为二,一为外戚,一为宦官,这使得东汉的权力游戏基本上就是皇帝小的时候,外戚代表皇权和豪族斗争,皇帝大的时候宦官代表皇权灭了外戚后再和豪族斗争。

        本来秀儿这个设计也还可以,毕竟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附属于皇权存在的,可以保证皇帝年幼时不被外朝篡权也可以让皇帝长大后有办法夺回权力。

        但大概是秀儿吸收了太多位面之力了,使得他的后代就没几个活得长的。

        东汉从第三个皇帝汉章帝算起,汉章帝三十一岁病逝,汉和帝二十七岁病逝,汉殇帝一岁时夭折,汉安帝三十二岁病逝,汉顺帝二十九岁病逝,汉冲帝两岁夭折,汉质帝九岁被毒杀,可以说,东汉的董事长就仿佛被诅咒了一般,就没几个活过三十五的,想享受后世刘老板兄弟的待遇都享受不到。

        按道理来说,中央乱成这样了,地方还不早就被当地的豪族瓜分了,但秀儿仿佛早就知道会这样一般,在东汉王朝创立之初就将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

        东汉的官员以六百石为分界线,六百石以上可以说是高级官员,以下则是低级官员。

        低级官员的选取是各郡县的一把手每年去自行招募“廉吏”,说白了,就是给地方势力的红利,由地方豪族自行解决,这就是给豪族的下线,你后代再差也可以当个小官,有了下线,做事也就容易有底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