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有校规,学校外有法律,监狱里有狱规,人无时无刻都活在规则和束缚里,被人管束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的感觉当然痛苦了,未成年保护法成立的前提是人性本善,只有人性本善才会“不存在犯罪意图”,可是将阿里安娜按在水里的三个麻瓜孩子却不见得“没有犯罪意图”,波莫娜是人性本恶论者,校园暴力是另一种形式的证明,在缺乏监管、没有正确指引并且不用担心被惩罚的情况下玛蒂娜人性实验又一次发生了,欺负人也需要想象力,由此产生了许多成年人看来很缺乏理性,简直荒诞的欺凌事件。

        这种情况被害人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打回去,告诉老师只能救自己一时,老师和警察不是随叫随到的。

        人的负面情绪需要发泄,洛哈特从某个程度而言替哈利承担了这个被人“消遣”的角色,公开处刑能带来娱乐效果,不只是当年欺负西弗勒斯的那帮人,所有的欺凌事件施加伤害的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这是波莫娜长期观察得到的结果。

        这些施加伤害的孩子需要被人注意,被人注意了能产生愉悦的感觉,即便父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暴跳如雷他们也不会悔改,反而觉得很高兴,以至于变本加厉。

        无视他们也不行,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于是会干别的事,这个时候需要父母这个直接监护人来教导,霍格沃滋上千个学生,教职工一共只有二十多个,一个人平均要管50个人,实在没有精力去关注到每一个人。

        多么轻松啊,把孩子丢给老师,老师就全权负责,必须给家长教出能成为“伟人”的人才,做不到就是老师有问题。

        老师的薪水不高,肯来“奉献”的男老师现在很少了,费力维是什么事都不管,拉文克劳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但他绝对不会主动教,这样学生轻松他也轻松,米勒娃则会布置很多作业,她会认真批改。

        西弗勒斯改作业先看字迹,自己潦草或者故意把字写得很大充数的论文他直接打d或者t,赫敏的论文他会认真看,其他人的作业看他的心情。

        波莫娜不布置作业,再说谁不喜欢不布置作业的老师啊,赫夫帕夫绝大多数人都是要沉淀下去的,只有少数人会脱颖而出,她只能带那么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又带领其他人,起“领袖”的带头作用,让整个群体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样监狱里也有看守,他们对待囚犯的态度决定了囚犯的品行是否真的在蹲监狱后发生变化,在人际沟通中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说决定了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一笔投资,客户就跟听天书一样完全不知道产品经理说的是什么,这个时候说“不听话就会失去机遇”和“不听话你会后悔”就是两种感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