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马超让人忙活几日,张鲁却也没有发现,毕竟距离他们相比距离马超来说,确实是远了点儿。而本来以贾诩他的意思,其实直接就放水淹了南郑就完事儿,而之后张鲁汉中军残了,他也就不得不投降或者怎么样儿了。但是马超可不这么想,因为在他看来,能不放水淹南郑,那就尽量别放水淹。毕竟百姓可是根基啊,而且放水淹城怎么都是下下策,那是迫不得已才干得事儿。

        而对马超这个主公的决定,贾诩至少他到现在都是从来没有反驳过的,这时候一样是如此。其实他也知道,自己主公做事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一般人还真就很难改变他的决定。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贾诩他这人的性格,就是这样儿,他要是能去反驳,据理力争的话,那他就不是那个擅于自保的武威贾诩贾文和了。不过贾诩其实也觉得自己主公做得没错,只是就是还得等着张鲁的最后决定。

        其实马超为什么做出了这么个决定呢,主要还是两个原因。这第一,当然就是汉中,还有汉中的百姓。因为汉中是自己必得之地,而以后占据了之后,那是要归到自己所管辖的。那么今日你让南郑的百姓损失了,那么以后统治其地的时候,难免会失去一些民心。当然了,这个民心是能补回来,不过百姓却回不来了。

        这就是马超更顾虑的了,因为百姓就是根基。本来连年的战乱,大汉的百姓是越来越少,马超记得前世自己看过一组数据,要说刘宏那时候的百姓其实人数不少,但是从黄巾之乱开始一直到了三国末期,可真就是没有多少了。可见战争让多少百姓都这么没了,要不怎么说和平可贵呢,而“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啊,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吗。而大汉的百姓少了,以后异族的人是越来越多,所以最后造成了更大的祸乱,这和战争让百姓减少了是分不开的。

        至于第二个,那就是马超有把握,张鲁张公祺他能投降于自己。别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马超知道,张鲁其实他还是个能为百姓着想的人。因为张鲁他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是个道士,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而且还是这个最高层的人物。像这样儿的人绝对不会置几万生灵于不顾的,这就是马超所倚仗的东西。如今自己以南郑的百姓来逼迫他投降,马超有八成的把握他张鲁就能投降。

        而在马超的印象中,张鲁虽然不是说对百姓怎么怎么地好,但是却也绝对不是个恶人,而且他对百姓其实还真不错。尤其马超记得在演义中看到过,当初曹操征汉中之时。张鲁最后是抵挡不住了,只能投降。结果他弟弟张卫就给他出主意,那意思就是把府库都烧了吧,怎么也不能留给曹孟德。

        结果张鲁是摇了摇头,说道:“仓廪府库,国家之有,不可废也!”

        之后他就直接让人把府库封存,然后便等曹操入城了。

        从这儿马超就觉得张鲁其实还是个比较讲原则的人,而他至少知道去保护府库,谁也不能去动。那么对于百姓。他当然也一定会去保护了。他可是个修道之人,虽然不一定说非得是悲天悯人,天天都去做什么功德无量的事儿吧,但是张鲁绝对不会有什么太坏的心思就是了。这就是马超认为的,所以在几万百姓面前。张鲁最终会选择妥协,而他可不会去做那恶人。

        其实他应该都明白。无非就是两种结果。第一自己开城投降。保住了南郑。第二就是被水淹了,然后最后还是被迫投降,或者是被杀或者怎么样儿,不就是如此吗。所以张鲁他还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他可真就白当这个太守,白当这个五斗米教的天师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