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双绝 >
        周边也会粘贴一些报纸,只要更新就会有。主要是为了一些看不起报纸的人提供的。在很多酒肆的外面,还有说报纸的人,他们说的都是一些报纸上的故事,他们最爱听的是共和军的战斗故事,比如他们是如何用一百多人,挡住上千的匈奴人,他们抓获的战俘的情况,以及战俘劳动改造的状况等等。

        周二也喜欢听,可是站在那里腿太酸。听的时间不长。想要坐下的话,就得买上一碗羊汤。那样的话,太贵了。

        “这上面写的是师范招生的告示,如果考上的话,就能免费的学习,出来就是一名老师,学习半年的时间,不会太长。”一名读书人站在一旁这样解释到。很多人都恍然大悟。

        “什么是师范?”周二问道。

        “哦,就是教书先生。你要是报名的话,就要尽快了。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不仅仅免费学习,每个月,还有七十五块的生活补贴。”读书人这样说到。

        “这么好?不知道我这样人行不行,我有一些底子,是我们村里面的小学堂,启蒙学到的东西,按照共和军的标准来说,我能够认识一千五百个字,不知道算不算?”周二这样问道。因为周二一个月的工资才六十块。尽管以后会上涨,只要他过了这段时间就可以。但是工作的强度很大,很多人都觉得累。但他们都坚持。周二想要换一个好的地方。师范似乎是一个好地方。

        师范院校是因为各地政府都在积极的发展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平民教育,新式教育,这样的教育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而新办教育,有很大的好处,一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培养新的人才。二来,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这样的支持对执政官来说,选票非常的重要。只要把一些孩子集中到学校集中学习,他们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所以,新办教育被各地政府纷纷的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来。

        但学校不是想办就能办的。这需要花钱,同时还需要相关的教师。钱好办,他们可以发行地方债券解决这样的问题。当地的很多氏族都有购买土地债券的举动。在他们看来,这是控制政府的第一步。因为很多人都看出来了。朝廷已经很难收复共和军占领的河东地区了。

        资金好说,地方也好办,县城扩大了很大,随便找一些地方都可以,有的县城还直接把县衙给腾出来做了学校。总之,这是非常支持的一件事情,但是,合格的老师太少了。适龄儿童很多,但是想有更多的老师是给困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