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如此盛世,成功地让内地市场节节攀升,现在已经成为了与日本、英国一争高下的全球第二梯队票仓,甚至还隐隐占据了些许优势。

        换而言之,内地市场在全球范围之内的分量正在一点一点地逐步增加,俨然已经成为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绝对不能忽略的一块大蛋糕。

        以往,好莱坞商业电影前往亚洲展开宣传,东京和首尔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镇,其次则是香/港和台/北,偶尔可以看到帝都和魔都的身影,但终究还是少之又少。原因说来简单,却也复杂,除了电影市场的票房潜力始终没有能够挖掘出来之外,还有官方因素的限制。

        如果一家外国电影公司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在内地上映,需要经历一套非常复杂的手续。

        内地执行的是严格的电影进口配额制度,其中包括了进口分账片和进口买断批量片。

        分账片和批量片的区别在于,前者为顶级电影公司制作的最新作品,进口数量有限,而外国制作公司还需要参与内地票房分成;而后者则是以批量引进的方式,内地电影公司或者发行公司以一口价买断外国电影的放映版权,外国电影公司不参与票房分成。

        2012年之前,内地和北美签订“备忘录”之前,内地每年引进二十部分账片,这些作品几乎全部被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垄断,除此之外,2004年,为了防止美国电影单一的占据内地市场,还有相关规定要求,二十部分账片之中,必须保证引进六部非美国出品制作的电影,这六个名额基本由法国的百代、日本的东宝、韩国的美嘉(shobox)、德国的康斯坦丁和意大利的美杜莎在竞争。

        2012年之后,“备忘录”正式签订,分账片名额提升到了三十四部,而批量片名额则达到了三十部左右。不过,因为协议是与美国签订的,所以增加的十四个分账片名额全部都隶属于美国,并且以iax和3d电影为主。

        因此,现在在内地大屏幕之上看到的电影还是以美国出品为主,同时几乎全部都是六大电影公司的商业电影,不要说颁奖季的艺术电影了,即使是相对小型的电影公司作品也非常难看到,比如顶峰娱乐、梦工厂、狮门影业等等都是如此。

        如果进一步地分析批量片和分账片的引进难度以及审核制度等等,那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繁复的流程,这也使得后来合拍电影越来越受欢迎——

        只需要在制作阶段引进一定量的内地资金和内地演员,那么外国电影也可以得到国产电影的待遇,跳过批量片和分账片的诸多流程;但因为东西文化和制作水平的差异,合拍作品的质量依旧让人无法恭维,这条道路依旧在慢慢摸索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