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考核,最后,荀彧共计是提拔了四百多人,分别担任各地的太守,乃至县令,这些人员的调配,都是荀彧与孙权两个人所负责的,当然,最后还是交到了天子那里,让天子过目,天子只是看了一眼名单,顿时便笑着同意了,甚至都没有多看荀彧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

        这种信任,让荀彧也有些感动。

        天子能将最为重要的吏治之事交给他,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在延康八年的年末,荀彧已经是对整个大汉来了一次洗牌,官吏的调派也是完成了,州牧无法插手,也只能期待荀彧能给与他们一些不错的地方官来,让他们也能够放心,尤其是司马懿,还亲自上书荀彧,希望荀彧不要将自己如今的地方官调走。

        荀彧没有听他的。

        司马懿哀叹了许久,直到他发现,新调来的这些官吏,比自己之前的那一批还要杰出,司马懿这才连忙写信,感谢荀彧,奈何,荀彧还是没有回信。

        这一次的吏治,除却孙权,荀彧没有让任何人插手,群臣也只能看着一批一批的官吏更换,却无法开口,新制的好处之一就是这个,让那些没有权力插手的闭嘴,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是个人就要表达一番自己的想法,吹捧某个自家的年轻人,或者打压一番某个杰出的后生。

        当然,对于荀彧的这些安排,庙堂群臣的感受并不深刻,也不觉得这样大规模的官吏变动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反而,有不少的大臣上奏庙堂,希望能让荀彧停止这样的行为,按着他们所说的,荀彧这样的行为,不仅是没有半点的好处,反而是会扰乱当地的局势,危害新制。

        厚德殿里,郭嘉眯着双眼,看着这些指责荀彧的奏表,将这些都放在了一旁。

        随后,拿起了笔,开始逐一的答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