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是信了这些鬼话,在陪同贵霜王进行了一场宴会之后,诸葛亮这才告辞离去,至于贵霜王,依旧还是留在了自己的王宫内,汉军果然没有处置他。

        回到了营帐内,诸葛亮脑海里却一直都是那些燃烧中的房屋,以及关羽送来的书信,那个宁死不屈的贵霜老将。

        诸葛亮越想越是难以平复心情,忽然起身,点了蜡,他便坐在案前,迅速的书写了起来。

        “延康二十三年八月,贵霜王归降,贵霜覆灭,臣为陛下奏”,他迅速的书写了这次战争的主要经过,以及一些有趣的细节,将战争从头到尾的讲解了一遍之后,他方才继续写道“然而,我尚且还是很多没有想明白的地方,我听闻,有十万战车,数百位悍将,疆域超过八十个县城的国家,可以算的上是强大的国家”

        “可是如今,贵霜有着近二十万的士卒,士卒们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懦弱,也有死战之人,多次与南北军交手,甚至还击退了南军,他们有着上千的将领,其中不乏努夏这类的帅才,他们的县城也早已超过八十座,拥有着六州之地”

        “而他们的土地肥沃,庄稼多熟,百姓也很少挨饿,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何会如此迅速的覆灭呢?我认为,这都是因他并不是真的强大,真正强大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奋发图强的天子,有着勤勉不怠的群臣,有着忠君爱国的百姓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不应该是在他的领土,军械,士卒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这片国土上生活着的人。”

        刘熙坐在厚德殿内,看着手中这封奏表,认真的读着“故而,臣冒死上奏陛下,固内以兴社稷”,刘熙眯着双眼,脸上满是笑容,这是诸葛亮派人送来的上奏,其中介绍了战斗的经过,以及他最后对于贵霜的理解,看来,贵霜的覆灭,给与诸葛亮很大的冲击。

        放下了手中的奏表,刘熙同样也是思索了起来,贵霜这个帝国,实在是烂到了骨子里,君王与地方的关系格外的恶劣,君王手里的常备军还不如地方之军,也不发军饷,使得这些常备军无奈的卖掉了自己的军械为生,在官吏制度上,更是如此,庙堂群臣,对于君王压根就没有任何的限制。

        使得像韦苏提婆这样的人上位之后,便将一个庞大的帝国折腾成了如此模样。

        刘熙当然明白,这上奏并不是写给自己的,他将上奏收了起来,这才看向了一旁的司马仲达,司马仲达在内政方面,的确是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在诸葛亮离开之后,他便整日在厚德殿内,陪同着天子,处理各地的奏表,他做的非常的不错,井井有条。

        虽说他上任之后,并没有如同诸葛亮那般大刀阔斧的进行政策改动,他只是维持了原先的政策,可这三年的成效竟是要比诸葛亮时期还要多一些,刘熙等待了片刻,看到司马懿忙完了手中的事情,刘熙这才走上前去,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便让他跟着自己离开了厚德殿。

        两人来到了琼苑,最近的天气有些酷热,天子常常在此处吃茶休歇,司马懿也是时常就被他叫去,两人坐在一起,早有黄门准备了两盏茶,齐悦站在不远处,刘熙与司马懿走了下来,各自坐下,刘熙这才问道“最近,仲长统与庞统,走的是不是有些太近了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