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影侯 >
        中愈觉得自己现在有些像大忽悠,想方设法的让这些人钻进自己下的套,却没有给他们一个确定的未来,但是未来谁又说得清楚,自己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效果,他也不知道。

        “小生韩子文,见过先生。”古人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韩子文与刘雪一是好友,如今对中愈行弟子礼,两人都是一样的,看中了中愈是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尽管他的年纪比自己还小。

        “学生曾在书上看到,横渠先生运用‘宣夜浑天合一说’解决了宋朝时期的一些天文星象的难题。比如关于百姓眼中的太阳、月亮,二者距离我们这片土地孰远孰近的问题。

        横渠先生凭借较为开明的天体观避开了宣夜说和浑天说各自的短处,最后提出了相对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来说日远月近的正确判断。想必这在当时应该是走在了前面。”

        对于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学子来说,后世的天文学发展的很快,人们已经通过书籍,影视资料知晓了各种各样的天体理论,各大星系的模样,星座的密布,星云的形态,但在那个时代,人们只能在地面上凭借肉眼观察与想象力结合来推算天文星象,已经很了不起了。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比较昌明的时期,理论水平由于理学的兴起也有了普遍的提高,同时更增加了人们探求宇宙奥秘的兴趣,因此各种理论喷薄而出。

        在古代宇宙结构及天体演化理论中,宣夜说在这一时期变成了“显学”,沈括、程颢、程颐等人都持此说,加上他们本身的影响力,所以知道的人很多。

        浑天说也有研究的人,如邵雍等人;盖天之说,又有三种说法:一云天如车盖,游乎八极之中;一云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边下;一云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

        上文所说的盖天说则基本上已无人问津,浑天说则是以著名天文学家张衡为代表的浑天派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天是一个整球,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日月星辰有时看不见是因为它们随天球转到地下面去了,天球绕轴转一圈就是一昼夜,地面上的人就看见天上的星星转了一周天。

        这种看法成功地解释了昼夜的交替、天体的东升西落和其他许多问题,但事实上他是错误的,不过在当时所看已经超越了盖天说很多了。

        中愈知道这些知识,只要用心,只有有这方面的涉猎,基本上都可以理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