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炭这边需求大,市面上有多少就要多少,左右村里放得下!”陈晨眯着眼说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炭火,但是人们的接受度并不高,大多数还是用的柴火,只有打铁铺需要炭火来维持高温,桃源村是集体供暖,村里的暖房有两个巨大的锅炉来维持地龙的温度,煤炭是最好的燃料!

        陈晨算了一下,今年供暖至少要四个月,村里的储备怕是刚刚够,但若是降了雪的话,怕就有些捉急了!

        一向温暖的江南都下雪的话,那西北严寒之地还不知是个什么景象呢!陈晨一早就把天气的异变告知了太子,姜帝那边怕也是知晓的,这几年因着火坑地龙玻璃的出现,抗寒的硬件配置还是可以的,尤其是玻璃的平民化,低廉的价格让它走进了大街小巷,不再只是达官贵人的奢侈专属!

        等把地里的庄稼抢收完,深耕过后,地里就齐齐整整的栽上了水灵灵的青苗!水稻小麦玉米豆类都是暴晒去了水分后,装麻袋放进了村里修建的粮仓里,土豆红薯一些菜品则是挑完好的暂时放到了地窖,余下的就是每日的吃食!

        村里的女人小孩正在刷洗一人高的大缸,准备腌菜做酱,农忙时村里都是大锅饭,但平时却也是各家过各家的,懒得动手就直接去食堂解决,自己有兴趣就去把自家的口粮领回来自己在家做也可以,反正都是按人头算,谁也吃不了亏!他们现在做的都是村里的,等这一阵忙完了,自家想要就去领自己的份,自己回去做家里的,日子过的也是有滋有味!

        陈晨对村里的人并不苛刻但也不怎么好说话,反正一切按规矩来,守礼懂礼自然一切都好,若是犯了事,坏了规矩,陈晨也不多纠缠,直接发卖了了事,虽然63时间过的匆忙,眨眼间就都消失不见。陈晨这几年的生活可以说是循规蹈矩,铺子,桃源村,出海三点一线的循环,虽然没再出什么博人眼球风靡一时的新鲜事物,但贾府的生意却是做到了五湖四海,只要是说的上名来的地方几乎都有贾府的产业,地毯式扩张,是贾府发展的重点目标,现在一看,很是成功!

        这几年的年景不出陈晨意料,虽然没有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的大灾,但是小病不断,总是不怎么太平!

        姜帝也算得上一代明君,赈灾一事处理的很是及时高效,灾后的重建工作也是进展神速,但是人口市场生意的红火程度也说明一些问题,何况还有府衙里登记的流民,不过陈晨倒是为当地官员解决了这一难题,三年的时间,桃源村的人口就达到了三万之数!远超陈晨的意料,加之多数都是流民,价钱很是便宜,倒让陈晨省了不少银子!

        再后来,日子就不怎么好过了!此时已是桃源村建成的第五个年头,现在不过十月份,天气就徒然冷了下来,让人们很是忙乱,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呢,怎么就一下子冷成了这个样子,田里的晚稻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可千万别出什么意外啊!

        在农人们暗自担忧祈祷的时候,桃源村这边正在热火朝天的抢收抢种!金灿灿的麦穗稻谷沉重的弯下了腰,等待着农人们的收割,一个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汗流浃背的在田里穿梭着,后面还跟着半大的孩子赶着牛车往回运收割好粮食,一个个小脸通红,眼睛黑亮,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