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特别感激安知夏,因为这个小姑娘,他们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日子和工作有了奔头!

        “舍得将人放走?”杨三伯见社长靠在门口没有离开的意思,递上根烟问道。

        社长抹了把脸,笑着接过来,从口袋里掏出火柴先给杨三伯点上,然后给自己点上狠狠抽了口,才缓缓地说:“是替咱公社和某个人不舍得将人放走。小丫头年纪不大,但做事大气、心细。她从一开始就没想着长留在公社,可每一件事她都不藏私地做了精细的打算。

        换做我跟杨老您,都没这么大公无私吧?

        刚刚她还给了我厚厚一沓关于公社发展的各种提议,比如咱要建立诸多小学和初中,要修路,要有自己规范的卫生所,要将电线给扯进来等等。这些都是长期目标,需要一个个地来,不是两三年就能完成的。

        但是社员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不能无限拖下去,扫盲班不仅办,还不能含糊!再有就是,她已经应承社员,每个村给配一台收音机。不仅如此,她还写了,咱公社要购买几套播放电影的设备,争取让社员每个星期都有电影看。

        公社也要给每个村订购各种报刊,由村支书带领大家学习……”

        杨三伯听了不住地点头,“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能碰见这样有趣的小丫头。”可随即他眉头紧皱起来,满是惋惜地叹道:“她是有折腾的本事,可京都是个水深火热的地方,没有人护着,她就是插了翅膀也能被人掰折了。”

        “您不心疼?人家可是每天四次跟您老打招呼,有啥稀罕东西也不忘了分给您一份,说句您不爱听的,您那些孙子孙女,有几个赶上她的?”

        杨三伯白了他一眼,“好啊,我说你这个日理万机的社长怎么站在老汉门口唉声叹气。原来是想让我伸手护着那丫头?不会是从一开始你们就打了这个主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