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两个国家,不对,应该是其余的五国,估计都存在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

        如果他们的目光长远,历史上也不会被强秦耍的团团转,逐步分化,各个击破。

        苏洵在《六国论》中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除了燕国和赵国有点远略之

        外,其余之人,眼光太过短浅,根本不敢和强秦对抗,有些“小恩小惠”就乐不思蜀了。

        岂不败亡。

        只可惜,燕国和赵国不和韩国接壤,否则,秦国攻打韩国,两个国家还真有可能出兵相助。

        自乐毅之后,燕国有兵,但是没有出色的将领,而赵国恰恰相反,自长平之战后,赵国战败,被武安君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让赵国十多年没有可用之兵,但是赵国人才辈出,不仅有老将廉颇,而且还出现了一个战神李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