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

        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

        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绫机,并因此而出名。

        后来,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

        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

        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脚踏操纵板,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脚踏操纵板,大大提高了功效。

        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

        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

        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